2013-05-29 01:18:05
中國銀行業的展望在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負面壓力,但整體展望維持穩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玉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玉敏 發自北京
5月28日,穆迪金融機構部副總裁胡斌在“中誠信國際第六屆信用風險年會”上表示,中國銀行業的展望在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負面壓力,但整體展望維持穩定。
穆迪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銀行的不良貸款也在上升,不過,高額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提供了緩沖保護。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五大行的不良貸款季度環比上升5%,其他銀行的不良貸款季度環比上升10%。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5265億元,同比增長20.15%,為最近三年來的最高值。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平均增速為15.46%,較去年同期放緩近一半。
利潤增速下降,不良貸款攀升,這是中國銀行業2013年第一季度報告反映出的總體情況。穆迪認為,雖然目前中資銀行的資產回報率仍高,但隨著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趨勢的持續,利潤增長和利潤率將雙雙承壓。
“影子銀行”影響銀行信用
龐大的影子銀行也對中資銀行的信用產生影響。胡斌表示,影子銀行對銀行體系產生的主要風險是,銀行面臨直接信用敞口和間接的聲譽、法律責任及監管風險。從宏觀角度來看,可能會造成經濟中財務杠桿過高,并加劇信貸泡沫的問題。
關于影子銀行,國內一直沒有權威的定義,而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對此的定義是:“常規銀行體系之外發揮信用中介職能的實體活動。”穆迪表示:“我們重點關注透明度不佳、監管有限或者不受監管、具有較高風險的非銀行信貸活動。我們認定的‘核心’影子銀行產品包括委托貸款、民間借貸、信托貸款、理財產品、金融擔保公司貸款,以及金融租賃公司、小貸公司和典當行貸款。”
穆迪認為,中國影子銀行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管制、商業銀行存貸比上限和資本充足率管理等造成的監管套利。“近期,中國監管機構規范理財產品的措施對銀行具有正面的信用影響,但是預計影子銀行的問題會繼續影響銀行的信用狀況,主要還是因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龐大,增長迅速。”
地方債法律主體仍不明確
除此之外,銀行的地方融資平臺也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中誠信評級國際研究部副總經理張英杰認為,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主要是債務增速與經濟增長背離,結構轉型遇阻,實體經濟波動傳導到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總體風險可控,應警惕個體的信用風險。
另外,張英杰還認為,地方政府債務需要關注的風險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影子銀行相互關聯和滲透,融資平臺風險加大。
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一直是一筆糊涂賬。市場估計地方政府債務總額在10萬億~24萬億之間,GDP占比為20%~50%。中誠信提供的數據顯示,以2012年審計署10.7萬億的口徑為基礎,從城投債、代發國債和融資平臺貸款及其他項目口徑,估計2012年~2013年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在13萬億~15萬億。
張英杰表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融資的樞紐,也是風險的交點,金融力量、政治力量和穩增長的壓力三方力量在此匯聚。2013年一季度,企業債、中票、短融、定向工具等各類城投債累計發行了283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04%。
當前的融資平臺模式,缺乏清晰的法律架構,地方政府沒有成為真正的法律主體。張英杰認為,應該清晰法律責任,使地方政府成為真正的法律主體,減少中間環節交易成本,從根本上解決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