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3-05-31 09:03:28
近期,漲勢一度冠絕全球市場的日本股市出人意料連續暴跌,其波動幅度之高以及成交量之大,都非常罕見。日股大跌一度引發全球市場連鎖反應。
有分析認為,日股大跌是1987年股市崩盤重演,日股大跌預示“安倍經濟學”可能面臨失敗。安倍內閣將日股急跌,歸因于中國經濟數據低迷觸發的大規模獲利回吐。日股后市走勢如何?日股暴跌對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場影響有多大?
我們邀請到了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資深獨立港股分析員岑智勇先生做客財苑(http://cy.stcn.com),與投資者進入了深入交流。
岑智勇指出,近期日經指數及日元匯價走勢波動,成為全球投資者的焦點之一。關于日股下跌之原因,可從外在及內在兩個方面去探討。先說外在,上周公布的匯豐中國5月份采購經理指數(PMI)初值重回榮枯分水嶺之下,是7個月來首次,或多或少反映中國制造業,尤其是中小企方面,有放緩跡象。由于中國是日本的貿易伙伴之一,中國制造業放緩,多少也會影響日本經濟,及其股市表現。此外,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于上周露了口風,或會提早收回量化寬松措施(QE),消息成為利淡全球股市之誘因,包括日本股市。
自伯南克的提早完結QE之言論推出后,早前曾推出增強版QE的日本,其投資者的信心也受到打擊,原因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前提下,投資者擔心若美國提早收回QE,下一個很可能是日本。至于內部因素方面,自從日本央行推出增強版QE,以實現所謂的“安倍經濟學”。由于市場資金充裕,日元匯價貶值,迫使日元投資者把資金投向其他較高回報的資產,例如日股和其他國家的股市。
所謂“安倍經濟學”,其主要邏輯是:讓央行大量印錢,造成市場流動性泛濫,以此刺激物價上漲,從而令日本經濟跳出通貨緊縮的困局。該政策的核心包括增加基礎建設的公共支出、降低企業稅率和貨幣寬松政策。然而,若物價上升只是因為貨幣供應增加,而非國民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上升,這種通脹最終只會傷害國民的購買力,以及損害企業的競爭力,但對實體經濟的幫助十分有限。
此外,由于美國或會提早結束QE,若日本央行亦緊隨其后,假若缺少了QE的支持,日元匯價的弱勢可能不再,加上市場上的資金或會減少,都成為利淡日本出口和利淡日股之因素。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日債的收益率顯著上升(意味債價下跌),有可能是投資者拋售日債所致。日債收益率上升,意味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現有的利息開支也會增加,這對元氣尚未復原的日本企業而言,可算是一個打擊。
由于日本經濟的基本面有機會轉差,造就了近期的跌市。由于日股早前累積升幅不少,出現技術超買,故短期再出現調整走勢,也不為奇。中長線來說,還看日本央行及日本政府如果化解本次危機,才能進一步判斷日股的投資價值。
至于商品方面,岑智勇認為近期石油價格回軟的原因之一,是投資者擔心美國、歐洲及日本的經濟仍未完全復蘇,拖低對石油的需求,利淡其價格。此外,近期美元指數轉強,利淡以美元報價的資產,例如石油及黃金等主要商品的價格。A股方面,A股與日股的相關系數不高,要判斷A股走勢,還是多留意內地政策和經濟數據。
原文:http://stock.hexun.com/2013-05-31/154704336.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