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3 01:32:05
◎周俊生
5月31日,證監會通報了對新大地和天能科技及相關中介機構的行政處罰。兩家公司在為IPO預披露的招股文件中,都出現了虛假記載的違規違法情況,因此,受到證監會的處罰是理所當然的。
與別的造假公司不一樣的是,新大地、天能科技雖然預披露了有關招股文件,但由于他們的造假行為在其IPO之前被媒體揭露,他們主動撤下了申請,終止了IPO程序,因此,他們的造假還未造成嚴重后果。這樣的公司在以往的IPO中已經有過多家,大都是撤單了事,由于還沒構成讓投資者上當受騙的后遺問題,因此一切都相安無事,證監會通常也不對其進行處理。但這一次證監會卻對這兩家公司進行了嚴厲處罰,除對公司給予警告并處以罰款處,還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公司董事、監事、財務總監等相關當事人給予警告、罰款,并對其中部分人處以終身或一定年限的證券市場禁入處理。在這同時,擔任這兩家公司IPO中介業務的相關保薦機構及其當事人也被警告、罰款,有關人員也被處以終身或一定年限的證新建市場禁入處理。
對尚未完成IPO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在證監會的監管歷史上還是前所未有的。這體現了監管部門嚴格執行證券市場法規的態度。我國《證券法》第189條規定:“發行人不符合發行條件,以欺騙手段騙取發行核準,尚未發行證券的,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已經發行證券的,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备鶕@一條款,對于造假上市公司的處罰,分為“尚未發行證券的”和“已經發行證券的”兩種,其中對“尚未發行證券的”,也應“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但在以往,這一條法規并未得到認真執行,只是對“已經發行證券的”造假企業進行了處罰。證監會此次對兩家未上市的公司進行罰款,而且罰款標的選擇的是證券法的最高標準,這體現了證券法在證券市場中應有的法律尊嚴。
由于以往未能認真執行證券法對“尚未發行證券的”造假公司的處罰,實際上在市場中起到了一種反向的激勵作用,一些公司從中得到了一個錯誤信息,認為造假的成本很低,因此才會孤注一擲,在IPO時大肆造假。在他們看來,即使造假被揭穿,大不了就是不能上市,對公司也沒有什么損失,而一旦蒙混過關,就意味著募集資金滾滾而來。正是在這種反向激勵之下,才會有那么多的公司爭相IPO,直至超過市場的承受力,將市場壓垮。 一些造假公司在上市以后即使被揭露了出來,受騙上當的投資者要維護自己的利益,難度很大,這種風氣使投資者利益保護成了一句空話?,F在,證監會向兩家尚未能夠擠入IPO隊伍的公司開刀,無疑是有助于改變這種風氣的。
目前,IPO處于暫停期,但重啟只是時間問題,投資者擔心的是,如果IPO機制不在現行基礎上加以改革,那么重啟完全有可能對目前正在好轉的市場行情再度造成壓力。其實,更重要的是,如果造假者依然有恃無恐,那么市場仍然將出現弱肉強食的情景,瘋狂的圈錢將再度倒逼IPO無法進行下去。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的一招便在于真正按照證券法規的要求從嚴執法,讓法規對造假者產生足夠的威懾力。只有當那些存在瑕疵的企業對證券市場敬而遠之,才會將造假者隔離在市場之外。
新大地、天能科技兩家公司的受罰,對未來IPO取消審核制,實行完全的市場化也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對于取消審核制,投資者最為擔心的是造假公司會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變本加厲。但是,一個公司一旦進入IPO程序,它對自己發布在外的任何信息都將負起法律責任,一旦有假,就將像新大地和天能科技一樣遭受嚴懲。證監會以鐵的事實警示造假者,不管是否已經上市,只要有造假的事實,都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在市場對此有了明確的認知以后,目前IPO中彌漫的造假風氣將有望得到扭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