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01:31: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國內消費將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給國內外品牌的產品銷售帶來了新的契機——汽車、服裝,旅游等眾多行業都將受益匪淺。中國,對于跨國公司來說,無疑是財富匯聚之地。但他們進入中國市場并非沒有挑戰,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差異曾讓不少巨頭折戟,在昨日的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上,多數企業家均認同通過“本土化”或中國企業合作的方式,來搭乘高速飛馳的中國快車。
面對中國這一潛力無窮的市場,跨國公司應該怎樣占據一席之地?這是跨國企業的掌門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昨日(6月7日),在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贏在中國市場”會議上,巴黎春天百貨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弗朗克斯·亨利·皮諾特、WPP集團首席執行官蘇銘天、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第一東方投資集團董事長諸立力作為討論嘉賓,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熱烈探討。
諸立力認為,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可以更多考慮與中國企業進行合作。而在袁岳看來,跨國企業進入新市場,需要去研究地區性的消費習慣,但應有統一的全局戰略。
中國消費活力受青睞/
中國巨大的消費力早已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在6日的論壇開幕致辭中,《財富》雜志總編輯蘇安迪就以中國“光棍節”來形容中國的巨大消費力。2012年11月11日的 “光棍節”,中國消費者網上消費40億美元,而在美國的年度促銷日 “購物禮拜一”,2012年的銷售額不到20億美元。
“中國未來應該立足于消費增長”,蘇安迪說,中國消費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出很多城市中等收入人群,“再過12年,這一人群將達到5億人”。
諸立力表示,“現在,我們在中國的投資很多,包括投資基礎設施公司、電子商務支付系統、電視購物方面,這些都是未來新方向,因為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斷壯大”。
作為世界領先的奢侈品和零售業巨頭,巴黎春天集團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進入中國,如今,弗朗克斯·亨利·皮諾特同樣非常看好中國中等收入人群的巨大消費力,他還以集團在中國的發展案例為例透露,近幾年,公司新開發了一個高端產品,不僅在發達國家取得了成功,在中國市場的接受度也非常高。
弗朗克斯說,如今中國客戶愿意花錢消費,中國也正成為世界上最適合研發和改良新產品的市場,“就高端品牌來說,中國市場和其他市場并沒有什么不同。奢侈品行業關注高端人群的口味,作為外國企業,別再猶豫要不要進入這個市場,你應該直接來,但這需要解決基礎問題,比如分銷網絡、營銷、店面管理等問題,總而言之,中國高端消費市場和其他國家沒有什么不一樣。”
蘇銘天則表示,“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活力和決心,這種潛力,就好像它正不斷從地上噴發出來一樣”。
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
中國企業正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上榜公司達到79家,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的132家。
說及中國企業,央企的重要性自然難以忽視。“現在,中國的央企有5萬億美元的價值,”蘇銘天說,他在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中發現,中國企業如今發展更加多元化、品牌和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張,“外國的跨國企業,是越來越專注,來到中國也是,非常專注地做一件事”。
蘇銘天認為,現在許多中國企業在兩個方面做得很好,一是金融,二是物流,“這支持了企業的發展,這是中國創新能力的體現。”
諸立力則重點談及了中國企業管理方面的變化,他說,過去這些年,中國發展得很快,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進步也很大。
這為跨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奠定了基礎。
“我們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投資項目,現在我們更多考慮跟國企進行合作。來到中國,一定要找到合作伙伴,并帶給合作伙伴價值,這是最重要的。”諸立力說,“我們的經驗是,企業投資必須給當地市場帶來價值,來到中國就一定要有長期的投資承諾。”
袁岳則更青睞中國的服務業,“現在我們看到,中國的服務業正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比如阿里巴巴的新方向,將側重物流、大數據等方面;此外還有教育、人力資源等領域,未來必須要把人力資源當作非常重要的產業。”
“服務業這個領域,未來會很大影響中國市場和經濟的發展。”袁岳總結說。
本土化還是國際化?/
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必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其中,對于企業來說,是否要選擇本土化,是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人的問題很重要,也是在新興市場的關鍵問題。”渣打銀行首席執行官冼博得強調怎樣找到人、留住人,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能解決很多業務、商業問題。諾華公司在此問題上已有心得。“我們建立上海研發中心,是想挖掘本地的人才資源。”諾華公司CEO江慕忠稱,他發現以前中國最好的學生會在美國留學再回到中國,而現在很多中國人就在中國接受教育。“吸引人才的不僅是足夠的錢,還需要提供領導力培訓、職業道德的培訓。”
“有些專家來自世界各地,他們能幫我們做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莊華馳稱其正在進行更大的全球擴張,“在印度就要招印度人,在俄羅斯就要招俄羅斯人”。
而在企業戰略方面,蘇銘天表示,“我們接觸到的很多客戶,有地區分銷的戰略,各個地區發展的戰略是不一樣的。”
弗朗克斯則希望把巴黎春天集團的經驗介紹給更多來到中國的跨國企業。他說,集團有一系列的子品牌,每一個品牌都有其使命和義務,抓住不同的客群,針對客戶不同階段的需求,“我們相信這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方式,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引導他們消費我們的產品”。
“我們在美國有多少個店,在中國也可以有,但這需要我們實際地評估中國這個市場。”弗朗克斯提醒說,中國市場的變化很快,這就需要企業在產品上下功夫。
袁岳則認為,企業需要研究地區性的消費習慣,但卻不能過大地夸大地區戰略,他以中國萬達集團在全國廣泛復制產品模式為樣本,“萬達作為中國商業地產領域規模最大的開發商,他們的戰略是有一條標準的流水線、產品線,很快地進行復制,這是一個全國性的戰略。”
基于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諸立力認為,跨國品牌進入中國,能夠得到更快的發展機會,“如今,一些品牌進入中國都能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比如通用汽車,比在美國市場賣得還多,中國這種跳躍式、跨越式的發展實際上是很大的機會,很多品牌是可以在中國發展起來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