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01:24: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楊海艷 發自上海
海馬汽車在首款SUV車型騎士推出近三年后,近日又推出了一款全新SUV車型海馬S7,布局這一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
6月5日,海馬S7上市。據稱,S7將與騎士同堂銷售,希望兩款車型在SUV細分市場實現單月6000輛的銷量。與此同時,這兩款車將與新上市的M3轎車一起,共同拉動海馬整體銷量增長,按照海馬的規劃,今年的銷量計劃將同比增長50%。
在完善產品布局的同時,海馬還進一步深化終端網絡渠道變革,逐漸改變過去“單店”擴張的方式,轉變為“域代理”模式,培養“核心”經銷商。按照規劃,海馬計劃今年新增120家經銷網點,使其終端網絡達到300家。
對此,新華信汽車研究副總監黃偉認為,“(海馬)一方面希望改善去年經銷商退網帶來的壓力,采取相對靈活的網絡擴張模式,穩定經銷商體系;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在車型豐富的同時,通過培育核心經銷商,更好地掌控渠道,為未來更好的盈利做準備。”
S7與騎士成互補之勢/
海馬新SUV車型海馬S7與騎士一樣,也瞄準了10萬~15萬元的SUV價格區間。
“與騎士相比,S7無論在科技含量和配置上都有所提升,其目標人群上更傾向于年輕時尚的消費者。”海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鑒于兩款車型在消費群體上的差異化定位,S7上市后,海馬騎士不會退市,而是保留部分低配車型,與S7形成相對互補之勢。
目前來看,雖然國內SUV市場銷量持續高速增長,但是海馬騎士的銷量并未呈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SUV增速超20%,騎士去年銷量為2.5萬輛,同比下滑5.7%。在去年年末的廣州車展上,海馬曾推出增配降價的騎士經典款車型,意圖拉升其銷量。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海馬騎士銷量為1.4萬輛,同比增長78%。但是從單月銷量來看,仍無法與長城哈弗、比亞迪S6等車型相提并論。
“騎士銷量低迷,主要是因為車型老舊。”民族證券汽車分析師曹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
近年來,隨著國內SUV銷量的火爆,很多自主車企都紛紛推出SUV車型。而騎士從2010年上市至今,每年都以小改款推出,在技術和配置上并未有大的改觀。
隨著S7上市,海馬希望逐漸利用新款效應,改變過去在SUV領域的頹勢。在S7上市鋪貨完成后,海馬希望這兩款SUV單月的銷量達到6000輛。
不過,今年以來,隨著日系SUV銷量的逐漸恢復,以及美系特別是福特兩款SUV——翼虎和翼博的推出,自主SUV的壓力越來越大。主流自主SUV車型中除長城哈弗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外,奇瑞瑞虎和比亞迪S6前5個月的銷量都出現同比下滑。
與此同時,隨著吉利、江淮等汽車企業相繼推出新SUV,10萬~15萬元的SUV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海馬S7能否后來居上,尚有待市場檢驗。
進行經銷商試點改革/
除了布局新的產品外,在吳剛看來,“營銷模式里最重要的不是管理、不是產品,而是網絡。”在產品布局到位的同時,有效的網絡支撐至關重要。然而,在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經銷商整體盈利環境的改變,海馬也遭遇了經銷商退網等系列壓力。
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海馬有意識地在佛山等地進行經銷商網絡的試點改革,由原來的單店擴張模式,逐漸轉變成為“域建設”模式。
“‘域’即‘地域’。在‘域建設’模式下,經銷商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以省或一個地域為核心,向周圍進行網絡擴張和輻射。”吳剛解釋稱,“相比單一的4S模式,‘域建設’模式更為靈活,可以是4S店或者3S、2S店等多種形式,以降低經銷商的成本壓力。”
伴隨著經銷模式的變革,海馬希望在今年進一步加快網絡發展步伐,新增120家左右的經銷網點,使其終端網絡達到300家。
吳剛表示,這新增的120家網絡將主要包含兩類經銷商。一類是已經實現集團化或者多品牌化的經銷商集團;另外一類是海馬自主培育的獨有品牌經銷商。對于后一類經銷商,吳剛將其稱作為“拓展型”或“創業型”經銷商,這種經銷商也是未來海馬希望重點發展的核心經銷商。
“對于海馬這樣一個相對弱勢的自主品牌來說,即便是有大的經銷商加盟,海馬也不會成為經銷商的核心業務。如果盈利可期,那么大經銷商集團會助力其快速擴網,而一旦盈利下滑,這些經銷商集團有可能選擇退網,不利于整體的經銷商穩定。”黃偉分析,“而經由海馬培育起來的經銷商,未來海馬在營銷和利潤分成等方面將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他認為,在完成新品規劃后,不排除海馬希望將更多的經銷商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以爭取更大的網絡話語權。
不過,在目前經銷商整體盈利下滑的背景下,對海馬來說,必須考慮如何提振經銷商的投資信心。因此,吳剛表示,對由海馬培育的核心經銷商,將進行多方面的支持,其中之一便是金融支持。此前,海馬汽車公告稱,申請的超100億元的銀行授信就將在很大程度上用于對海馬經銷商體系的支持,而且將完全由海馬“貼息”。
“目前海馬對經銷商的支持力度相對較大,但從長遠看,其長期盈利勢必會超過短期的‘貼息’投入。”黃偉分析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