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保險

          每經網首頁 > 保險 > 正文

          企業年金的誘惑: 保險、基金、券商降費搶份額

          證券日報 2013-06-27 09:52:58

          在年金投資新政的背景下,保險機構希望從資產配置上設計出真正的“零虧損”年金品種,通過多種資產配置,使組合收益得到較大優化,改變過去嚴重依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弊病。

          報記者 冷翠華

          年金管理水平:人保資產不敵國壽、泰康和長江

          種種跡象表明,除了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保險機構也卯足了勁,希望在年金投資管理市場大干一場。

          “我們已經將年金和養老金業務納入了發展重點,也取得了一些成績。”6月24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舉辦的第一屆博士后論壇上,中信銀行副行長蘇國新表示。該行在月初還專門舉辦研討會,邀請人保部官員解讀企業年金投資新政。

          企業年金投資新政是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3月19日發布的《關于擴大企業年金基金投資范圍的通知》和《關于企業年金養老金產品有關問題的通知》。新政大幅拓寬了年金投資范圍,在以前的基礎上增加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特定資產管理計劃、股指期貨等產品。這讓有資格進行企業年金管理的機構看到了更多的機會,并紛紛發力搶占市場份額。

          保險機構作為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厲兵秣馬,力求成為資金受托、投資管理的主力軍。

          “我們的特點是專業分工、穩健布局。”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年金投資部總經理嚴志勇表示,年金投資新政的出臺為年金穩定長遠的收入來源奠定了基礎。泰康資產的年金投資與保險資金投資目標高度一致,二者資產配置的大格局一致,投資類型包括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另類和衍生類,保證了多渠道收入來源。

          人保資產6月初舉辦2013年企業年金另類投資研討會,對企業年金基礎設施債權計劃、股指期貨、年金另類投資風險管理、信托計劃和下一階段年金投資策略等內容進行研討。而在今年年初,為提升年金投資力量,該公司成立了專門的年金與養老金投資部,充實年金與養老金業務團隊。

          機構的摩拳擦掌源于對企業年金市場前景的看好。隨著養老金改革的提速,年金市場蓬勃發展可期。截至2012年年底,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達5.47萬家,參加職工1847萬人,積累基金達4821億元,基金規模年均增長在30%以上。不過,目前企業年金積累規模僅占GDP的0.9%,與美國401K計劃(指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的規定。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其主要特點是:繳費環節免稅,投資收益免稅,領取環節繳稅。)20%左右的滲透率相比,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業內人士還介紹,企業年金的資金來源穩定、優質,各家公司不惜降低管理費,也要積極參與。一方面是著眼于長遠,搶占企業年金這塊長期市場,增加管理經驗,進行品牌擴張;另一方面,開設企業年金的大多是優質企業,在金融混業趨勢下,保險公司可通過年金業務積累優質客戶,推銷自身開發的多樣化的金融產品。

          “年金市場蛋糕的做大必然引致諸多機構的‘覬覦’,先行者必須利用好先發優勢。”一位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構獲得年金投資管理資格,這使得已有資格的機構必須夯實根基,盡快做出品牌。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擁有企業年金投資管理資格的共有21家機構。其中,基金公司有12家,管理的資產約占總資產的42%。同時,保險機構也成為專業化運營的重要力量,共有7家保險機構具備企業年金投資管理資格,包括長江養老、平安養老和太平養老、國壽養老4家專業養老險公司,以及華泰資產、泰康資產和人保資產3家資產管理公司。

          此外,多年來的參與也讓機構們嘗到了甜頭。人社部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近日披露,2007年至2012年,企業年金累計年均投資收益率達到8.35%,遠高于2.44%的年均年化通貨膨脹率。

          保險機構年金投資管理的收益情況如何?從相關機構近日披露的年金信息中或許可見一斑。2012年,國壽養老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315個,期末資產規模475.98億元。其中,收益率小于在0-2%的5個,2%-4%的29個,4%-6%的133個,6%-8%的137個,大于8%(含)的11個。

          泰康資產去年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131個,期末資產規模264.49億元。其中,收益率在2%-4%的5個,4%-6%的38個,6%-8%的72個,大于8%(含)16個。

          長江養老去年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23個,期末資產規模190.28億元。其中,收益率在4%-6%之間的10個,6%-8%之間的10個,高于8%(含)的有3個。

          人保資產去年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19個,期末資產規模28.27億元。其中,收益率在2%-4%之間的有3個,4%-6%之間的13個,6%-8%之間的3個。

          數據表明,泰康資產在年金管理的投資收益上略勝一籌,人保資產不敵國壽、泰康和長江。

          盡管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我國養老的第一大支柱,但陳良指出:“其中大部分躺在銀行的活期賬戶中,實際收益遠低于CPI漲幅,面臨很大的貶值風險。”與此同時,當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替代率僅43.9%。通過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作,提高其收益率,無疑將提高退休金的替代率,有利于人們提高退休生活質量。

          “對企業年金投資,我們的底線是,年度收益率不能為負。”中信證券年金投資負責人周鋼6月24日表示。其實,“零虧損”也正在成為年金投資管理機構共同的底線。多位保險機構企業年金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著眼于絕對收益,強化年金產品創新,并充分利用好企業年金投資新政,通過多種組合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而6月以來的種種跡象表明,擁有年金基金管理資格的機構正在資產配置、產品設計、投資渠道等方面積極探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企業年金積累基金高達4821億元,且年均增速達30%以上。受益于企業年金投資新政,年金投資范圍進一步擴大,借政策東風,保險等相關機構更卯足了勁兒,不惜降低管理費,爭取搶食更大的年金投資管理市場份額。

          年金投資改進方向:樹立絕對收益理念

          投資范圍的擴大無疑給年金投資管理機構帶了巨大的機遇,開發新產品成為機構的首要任務。

          “我們的底線就是年金年度投資收益不能為負。事實上,從開始管理年金產品至今,我們都守住了這一底線,即使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情況下。今后我們將繼續守住這條底線。”中信證券周鋼表示。

          雖然從2007年以來,企業年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8.35%,但不同年份的收益率波動很大,個別年份平均投資收益甚至為負值。這主要是因為年金的主要投資方向基本局限于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特性導致年金收益波動很大。

          投資新政的出臺有利于大大提高年金投資效益。如何更加合理地進行投資布局,開發設計安全性高的產品,降低投資收益波動,正成為各公司深入研究的重點課題。

          各類年金投資管理機構的共識是:在保值基礎上追求增值,安全第一。平安養老年金投資總監王承煒在5月底該公司的年金投資新政研討會上表示:“平安年金投資有兩大改進方向:絕對收益理念的樹立和對配置另類投資資產的重視。”

          在年金投資新政的背景下,平安養老希望從資產配置上設計出真正的“零虧損”年金品種,通過多種資產配置,使組合收益得到較大優化,改變過去嚴重依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弊病。

          而基礎設施投資的長期性、較好且穩定的投資回報率以及不同于證券投資資產的風險收益屬性,被一些投資機構看重,開發設計出了年金新政后的首批新產品。比如,長江養老與英大信托聯合推出“長江養老英大電力信托型養老金產品”,主要投資于英大信托為企業年金投資發起設立的專項信托計劃,以符合國家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的重大電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對應資產。首期產品擬投資的電網基礎設施債權項目由英大信托和長江養老共同選擇,在具有電網項目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項目資質良好、建設品質突出、符合委托資金投資需求的投資項目。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與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行“海富通昆侖信托型養老金產品”,同樣是與基礎設施項目掛鉤。

          在投資新政影響下,未來更多的投資新品有望出爐,這對保險機構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從歷史數據來看,從2007年至2012年,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金額增加了近28倍,組合數也增加了逾9倍。2012年末,21家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管理的資產凈值為4451.62億元,較2011年增長約34%;建立的組合個數為2206個,較2011年增長17.4%。而在2007年,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金額僅為154.63億元,組合數為212個。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新品既是公司投資管理實力的體現,產品最后能否實現絕對收益也是對公司風險管控能力的檢驗。“投資是一項長跑,一旦搞砸了,不光是賠付問題,更是公司形象問題。”他表示。

          年金市場現狀:政府缺位致惡性競爭

          相比于投資范圍的拓寬,機構和業內專家更期盼企業年金頂層設計的完善,讓企業年金這一養老體系中的第二大支柱擁有更加雄壯的力量。

          目前,與養老金體系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近2.4萬億元相比,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體量還很小。“中國企業年金在資產管理行業未形成氣候。”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體制是核心原因。

          他具體解釋說,一是稅收優惠問題,個人繳費的稅優政策沒有激勵,參與積極性不高;二是稅收優惠模式不合適;三是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太高;四是沒有一個完整的頂層設計。

          目前,國外企業年金制度的通行政策是,企業與個人從稅前收入中扣除企業年金繳費額,同時免收基金投資收益所得稅,只對領取環節征收個人所得稅。美國允許企業參加人數只要達到5人以上,就可以建立401K計劃從而享受稅收優惠。我國目前規定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只允許扣除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的部分,超出部分不得扣除。

          加大對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力度是諸多機構的心聲。他們建議借鑒國外經驗,逐步提高企業和個人繳費的稅前列支比例,取消對企業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征稅。

          鄭秉文說,海外企業年金主要分為市場競爭型和政府推動型兩種,中國目前是完全放任型,設計方面存在不足,這主要表現在“市場競爭有余,政府推動缺位,市場誘導不利,惡性競爭放任”。

          他建議,建立起一套政府推動型的市場機制,在一級市場上設立若干專業化養老基金公司專營企業年金,以在全國市場實現有限競爭;同時,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充分競爭的二級市場,多家養老基金公司提供受托、賬戶、投資,以及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6/27/content_363418.htm
          責編 牟小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報記者冷翠華 年金管理水平:人保資產不敵國壽、泰康和長江 種種跡象表明,除了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保險機構也卯足了勁,希望在年金投資管理市場大干一場。 “我們已經將年金和養老金業務納入了發展重點,也取得了一些成績。”6月24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舉辦的第一屆博士后論壇上,中信銀行副行長蘇國新表示。該行在月初還專門舉辦研討會,邀請人保部官員解讀企業年金投資新政。 企業年金投資新政是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3月19日發布的《關于擴大企業年金基金投資范圍的通知》和《關于企業年金養老金產品有關問題的通知》。新政大幅拓寬了年金投資范圍,在以前的基礎上增加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特定資產管理計劃、股指期貨等產品。這讓有資格進行企業年金管理的機構看到了更多的機會,并紛紛發力搶占市場份額。 保險機構作為企業年金投資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厲兵秣馬,力求成為資金受托、投資管理的主力軍。 “我們的特點是專業分工、穩健布局。”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年金投資部總經理嚴志勇表示,年金投資新政的出臺為年金穩定長遠的收入來源奠定了基礎。泰康資產的年金投資與保險資金投資目標高度一致,二者資產配置的大格局一致,投資類型包括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另類和衍生類,保證了多渠道收入來源。 人保資產6月初舉辦2013年企業年金另類投資研討會,對企業年金基礎設施債權計劃、股指期貨、年金另類投資風險管理、信托計劃和下一階段年金投資策略等內容進行研討。而在今年年初,為提升年金投資力量,該公司成立了專門的年金與養老金投資部,充實年金與養老金業務團隊。 機構的摩拳擦掌源于對企業年金市場前景的看好。隨著養老金改革的提速,年金市場蓬勃發展可期。截至2012年年底,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達5.47萬家,參加職工1847萬人,積累基金達4821億元,基金規模年均增長在30%以上。不過,目前企業年金積累規模僅占GDP的0.9%,與美國401K計劃(指美國1978年《國內稅收法》新增的第401條K項條款的規定。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其主要特點是:繳費環節免稅,投資收益免稅,領取環節繳稅。)20%左右的滲透率相比,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業內人士還介紹,企業年金的資金來源穩定、優質,各家公司不惜降低管理費,也要積極參與。一方面是著眼于長遠,搶占企業年金這塊長期市場,增加管理經驗,進行品牌擴張;另一方面,開設企業年金的大多是優質企業,在金融混業趨勢下,保險公司可通過年金業務積累優質客戶,推銷自身開發的多樣化的金融產品。 “年金市場蛋糕的做大必然引致諸多機構的‘覬覦’,先行者必須利用好先發優勢。”一位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機構獲得年金投資管理資格,這使得已有資格的機構必須夯實根基,盡快做出品牌。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擁有企業年金投資管理資格的共有21家機構。其中,基金公司有12家,管理的資產約占總資產的42%。同時,保險機構也成為專業化運營的重要力量,共有7家保險機構具備企業年金投資管理資格,包括長江養老、平安養老和太平養老、國壽養老4家專業養老險公司,以及華泰資產、泰康資產和人保資產3家資產管理公司。 此外,多年來的參與也讓機構們嘗到了甜頭。人社部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近日披露,2007年至2012年,企業年金累計年均投資收益率達到8.35%,遠高于2.44%的年均年化通貨膨脹率。 保險機構年金投資管理的收益情況如何?從相關機構近日披露的年金信息中或許可見一斑。2012年,國壽養老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315個,期末資產規模475.98億元。其中,收益率小于在0-2%的5個,2%-4%的29個,4%-6%的133個,6%-8%的137個,大于8%(含)的11個。 泰康資產去年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131個,期末資產規模264.49億元。其中,收益率在2%-4%的5個,4%-6%的38個,6%-8%的72個,大于8%(含)16個。 長江養老去年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23個,期末資產規模190.28億元。其中,收益率在4%-6%之間的10個,6%-8%之間的10個,高于8%(含)的有3個。 人保資產去年的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共19個,期末資產規模28.27億元。其中,收益率在2%-4%之間的有3個,4%-6%之間的13個,6%-8%之間的3個。 數據表明,泰康資產在年金管理的投資收益上略勝一籌,人保資產不敵國壽、泰康和長江。 盡管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我國養老的第一大支柱,但陳良指出:“其中大部分躺在銀行的活期賬戶中,實際收益遠低于CPI漲幅,面臨很大的貶值風險。”與此同時,當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替代率僅43.9%。通過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作,提高其收益率,無疑將提高退休金的替代率,有利于人們提高退休生活質量。 “對企業年金投資,我們的底線是,年度收益率不能為負。”中信證券年金投資負責人周鋼6月24日表示。其實,“零虧損”也正在成為年金投資管理機構共同的底線。多位保險機構企業年金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著眼于絕對收益,強化年金產品創新,并充分利用好企業年金投資新政,通過多種組合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而6月以來的種種跡象表明,擁有年金基金管理資格的機構正在資產配置、產品設計、投資渠道等方面積極探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企業年金積累基金高達4821億元,且年均增速達30%以上。受益于企業年金投資新政,年金投資范圍進一步擴大,借政策東風,保險等相關機構更卯足了勁兒,不惜降低管理費,爭取搶食更大的年金投資管理市場份額。 年金投資改進方向:樹立絕對收益理念 投資范圍的擴大無疑給年金投資管理機構帶了巨大的機遇,開發新產品成為機構的首要任務。 “我們的底線就是年金年度投資收益不能為負。事實上,從開始管理年金產品至今,我們都守住了這一底線,即使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情況下。今后我們將繼續守住這條底線。”中信證券周鋼表示。 雖然從2007年以來,企業年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8.35%,但不同年份的收益率波動很大,個別年份平均投資收益甚至為負值。這主要是因為年金的主要投資方向基本局限于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特性導致年金收益波動很大。 投資新政的出臺有利于大大提高年金投資效益。如何更加合理地進行投資布局,開發設計安全性高的產品,降低投資收益波動,正成為各公司深入研究的重點課題。 各類年金投資管理機構的共識是:在保值基礎上追求增值,安全第一。平安養老年金投資總監王承煒在5月底該公司的年金投資新政研討會上表示:“平安年金投資有兩大改進方向:絕對收益理念的樹立和對配置另類投資資產的重視。” 在年金投資新政的背景下,平安養老希望從資產配置上設計出真正的“零虧損”年金品種,通過多種資產配置,使組合收益得到較大優化,改變過去嚴重依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弊病。 而基礎設施投資的長期性、較好且穩定的投資回報率以及不同于證券投資資產的風險收益屬性,被一些投資機構看重,開發設計出了年金新政后的首批新產品。比如,長江養老與英大信托聯合推出“長江養老英大電力信托型養老金產品”,主要投資于英大信托為企業年金投資發起設立的專項信托計劃,以符合國家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的重大電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對應資產。首期產品擬投資的電網基礎設施債權項目由英大信托和長江養老共同選擇,在具有電網項目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項目資質良好、建設品質突出、符合委托資金投資需求的投資項目。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與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行“海富通昆侖信托型養老金產品”,同樣是與基礎設施項目掛鉤。 在投資新政影響下,未來更多的投資新品有望出爐,這對保險機構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從歷史數據來看,從2007年至2012年,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金額增加了近28倍,組合數也增加了逾9倍。2012年末,21家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管理的資產凈值為4451.62億元,較2011年增長約34%;建立的組合個數為2206個,較2011年增長17.4%。而在2007年,企業年金的投資管理金額僅為154.63億元,組合數為212個。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新品既是公司投資管理實力的體現,產品最后能否實現絕對收益也是對公司風險管控能力的檢驗。“投資是一項長跑,一旦搞砸了,不光是賠付問題,更是公司形象問題。”他表示。 年金市場現狀:政府缺位致惡性競爭 相比于投資范圍的拓寬,機構和業內專家更期盼企業年金頂層設計的完善,讓企業年金這一養老體系中的第二大支柱擁有更加雄壯的力量。 目前,與養老金體系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近2.4萬億元相比,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體量還很小。“中國企業年金在資產管理行業未形成氣候。”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體制是核心原因。 他具體解釋說,一是稅收優惠問題,個人繳費的稅優政策沒有激勵,參與積極性不高;二是稅收優惠模式不合適;三是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太高;四是沒有一個完整的頂層設計。 目前,國外企業年金制度的通行政策是,企業與個人從稅前收入中扣除企業年金繳費額,同時免收基金投資收益所得稅,只對領取環節征收個人所得稅。美國允許企業參加人數只要達到5人以上,就可以建立401K計劃從而享受稅收優惠。我國目前規定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只允許扣除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的部分,超出部分不得扣除。 加大對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力度是諸多機構的心聲。他們建議借鑒國外經驗,逐步提高企業和個人繳費的稅前列支比例,取消對企業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征稅。 鄭秉文說,海外企業年金主要分為市場競爭型和政府推動型兩種,中國目前是完全放任型,設計方面存在不足,這主要表現在“市場競爭有余,政府推動缺位,市場誘導不利,惡性競爭放任”。 他建議,建立起一套政府推動型的市場機制,在一級市場上設立若干專業化養老基金公司專營企業年金,以在全國市場實現有限競爭;同時,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充分競爭的二級市場,多家養老基金公司提供受托、賬戶、投資,以及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原文鏈接:http://zqrb.ccstock.cn/html/2013-06/27/content_363418.htm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五月婷 | 午夜三级理伦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