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8 00:47:2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顏歡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顏歡
6月,馬來西亞現任國王蘇丹端古·阿卜杜勒·哈利姆在接受采訪時稱,他有信心政府將在2020年前效法“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和韓國,步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然而,隨著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步步逼近,這個東盟第二大經濟體恐難逃脫隨之而來的金融市場動蕩,強國之路看來并非坦途。
貿易順差逼近歷史低位
據官方數據顯示,馬來西亞4月出口總額為558.1億令吉特(約合190億美元),同步下降3.3%,出人意料地連續第三個月下行。其中,對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出口下降了13.5%,緊接著是日本和歐盟,主要系原油、電氣和電子產品、以及成品油出口量下滑所致。工業產品、礦產和農產品三大板塊出口量同比均為負增長。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4月進口總額上升9.2%,反映出了強勁的國內需求。
出口下滑、進口增加,馬來西亞4月份的貿易順差降至9.43億令吉特,環比降幅高達80.8%,這也是16年來的低位。1997年11月受到亞洲金融危機重創后的馬來西亞貿易順差為6.77億令吉特。
長期以來,馬來西亞一直靠出口獲得經濟成長,主要出口貨物為原油、天然氣、橡膠和棕櫚油。而此次出口數據顯示,馬來西亞依賴的出口業已經受到了外部需求低迷的影響,其嚴重程度不亞于當年亞洲金融危機。面對全球更大的金融動蕩,馬來西亞顯得十分脆弱。
其中,作為國民總收入最大一部分,棕櫚油出口前景并不樂觀。本月,馬來西亞種植業和商品部秘書長Nurmala表示,今年該國棕櫚油出口收益預計將在730億令吉特左右。相比2011年801億令吉特的高位,Nurmala解釋稱,近兩年收益縮水主要是因為棕櫚油價格下跌。
出口疲軟導致馬來西亞經常項目急劇惡化,第一季度其經常項目盈余從前一季度的229.0億令吉特降至86.6億令吉特,縮水62.1%。歷史數據來看,從1999年到2013年,馬來西亞經常項目平均值約178.2億令吉特左右。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其間,其經常項目也不曾低于200億令吉特大關。
除了經常項目,馬來西亞資本項目也難有改善。從2009年的-4480萬美元一路降至2011年的-7740萬美元;而且自2006年以來,除了2008年資本項目達到1.86億美元的高位,其余年份資本項目均為負。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數據為100.1億美元,較2011年下滑17.4%。
馬來西亞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外匯儲備在今年2、3月突然從1月的1500億美元下滑至1400億美元左右,在4月才上漲6.2%恢復到1490億美元。
金融市場失去吸引力
隨著美聯儲宣布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新興市場出現了大規模的“資本逆流”。
自開年以來,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綜合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標準普爾500)分別上漲21%、17%、17%,而同期馬來西亞股市漲幅僅5.4%。
根據EPFR數據顯示,在截至6月12日的一周內,馬來西亞股基出現1.06億美元凈流出,債基出現1.07億美元凈流出。而5月21日到6月25日這一個月,馬來西亞股市市值蒸發4.1%。如此大幅度的資金凈流出現象恰好是從5月23日——即伯南克在國會作證以及日本股市出現單日超過7%的大幅下跌后——開始的。
資本外逃也拖累近期債市的表現。10年期債券收益率過去30天內上漲26個基點,從3.41%至3.67%。
受外資流出影響,馬來西亞貨幣令吉特走出兩年來最陡貶值幅度。二季度令吉特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2.5%,如果計算5月8日的峰值到6月23日的最低位,區間最大跌幅為7.9%。
通貨膨脹率即使近期連續5次上漲,卻仍連續13個月低于2%的水平,經濟增長勢頭疲軟。數據顯示,5月通脹率1.8%是過去12個月來最高,主要動力還是來自于國內食物價格上漲。而作為一個食物進口國,國內食品價格上漲部分原因是因貨幣貶值所導致。
世行呼吁經濟改革
6月下旬,世界銀行馬來經濟監測部門預測2013和2014年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率約為5.1%。這一預期較去年5.6%的增長有所下調,主要是由于外部經濟表現不佳拖累。
一季度馬來西亞經濟增長僅4.1%,不及預期,為3年多來最低。去年下半年來因國內需求和投資推動的GDP增長勢頭已經減弱。
同地區其他經濟體相比,馬來西亞的表現稍遜:印尼一季度增長率為6.03%,泰國和印度均是5.3%。在經歷新興市場股市動蕩、外資撤離的5、6月后,預計馬來西亞第二季度的表現只會更糟糕。
世行指出,馬來西亞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保持經濟增長。一是要擺脫對于出口天然資源和低增值加工品的依賴;二是改善財政收支平衡,減少預算赤字。對于前者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研,提升在高增值領域的競爭力,對于后者要改革政策,包括食物和燃料津貼、缺失的消費稅。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自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財政赤字問題一直困擾馬來西亞多年。2008年之后,除了2011年二季度稍有盈余之外,其他季度均入不敷出,2012年第四季度更是出現了自1996年來第三高、總額210億令吉特的財政赤字(約合66億美元)。
早在去年6月,國際清算銀行就曾警告亞洲新興國家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太快。BIS(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2001~2011年亞洲新興國家九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總額從1.1萬億美元增長至6.4萬億。在過去這十年間,馬來西亞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經常賬戶持續盈余。為了使本幣停止升值,大馬央行積累巨額外儲,但同時資產負債表也擴大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其中馬來西亞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在2011年底為GDP的53.2%,其比例超過美聯儲、歐洲央行的兩倍多。
“馬來西亞2015年之后利好前景的可持續性取決于結構性改革的實施。”世行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