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9 00:46:5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6月股市暴跌,上市券商遭遇股價和業績雙殺。昨日(7月8日),不少券商公布了2013年6月經營數據。數據顯示,6月券商營業收入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超過50%。由于業務單一,不少中小券商還錄得虧損。
不多的亮點是華泰證券(601688,收盤價7.80元)和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9.84元),二者的凈利潤逆勢飄紅。
小券商業績普虧/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券商股平均跌幅達到22%,成為僅次于煤炭股的第二大重災區。禍不單行,由于6月大市不佳,券商的經營業績也遭遇重創。
在大券商中,廣發證券(000776,收盤價11.01元)母公司6月收入為44902.24萬元,較5月份下降約一半;海通證券(600837,收盤價9.34元)母公司收入39298.08萬元,降幅達到60%。此外,光大證券(601788,收盤價9.92元)的收入環比降幅達到71%。中小券商收入降幅更大——東吳證券 (601555,收盤價6.78元)6月的收入僅有2375.24萬元,較5月份下降了84%;6月興業證券(601377,收盤價8.76元)母公司的收入只有814.66萬元,較5月份下降了9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已披露6月經營數據的券商中,除少部分收入實現增長或小幅下降外,大多數券商收入降幅在50%以上。其中最不可思議的當屬太平洋(601099,收盤價4.86元),其6月的營業收入竟然為-1220.22萬元。
由于收入大幅下降,6月券商的凈利潤數據也十分難看,尤其是中小券商。
6月東吳證券凈利潤為-2379.96萬,環比下降151%;興業證券則虧損5678.7萬,降幅為144%。此外,西部證券(002673,收盤價11.00元)虧損1613.6萬元,太平洋虧損3244.02萬元。
對于6月券商收入、利潤整體出現雙降的原因,某券商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6月份股票和債券市場雙跌,對券商的沖擊很大。對于大券商來說,新三板的擴容、創新業務較多,使得其抗風險能力更強。而小券商多依賴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靠天吃飯風險更大。
中信凈利增40%/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券商在6月份都出現了滑鐵盧。
6月份,華泰證券母公司和其控股子公司華泰聯合證券在6月份經營狀況不錯。其中,華泰證券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421.37萬元,環比僅下降3%;6月份凈利潤達到24072.89萬,環比增長了10%。華泰聯合證券6月收入為10962.52萬元,環比增加54%;凈利潤為3334.23萬元,環比增長了28%。
巧合的是,控制多家券商的中信證券,6月份的經營狀況也不錯。中信證券母公司6月收入為79015萬元,環比增加51%;實現凈利潤26800萬元,環比增長40%。此外,中信證券的兩家子公司中信證券(浙江)和中信萬通證券在6月份的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穩定,只是小幅下降。
“華泰和中信的逆市飄紅或因為其領先的融資融券業務。”對于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6月經紀數據,有不愿具名的金融行業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華泰和中信都屬于大券商,客戶基礎較牢。此外,由于這兩家券商的融資融券份額在上市券商中穩居前幾名,創新業務也提高了公司抗風險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