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4 00:43:51
據報道,由公安部牽頭制定、擱淺多年的“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目前已經提交至國務院法制辦,有望在年內推出。居住證不會設置人才門檻,將覆蓋所有外來人口。
每經編輯 舒圣祥
◎舒圣祥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由公安部牽頭制定、擱淺多年的“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目前已經提交至國務院法制辦,有望在年內推出。居住證不會設置人才門檻,將覆蓋所有外來人口。
根據這個草案,居民享受的權益分為國家和城市兩個層面,屬于國家層面的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也要向外來人口提供。
居住證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居住證管理辦法;但是在全國層面,這仍然是一個空白。公安部幾年前就打算在全國推行居住證制度,2011年,公安部就形成了一份居住證制度實施方案,但是迫于阻力一直推不出來。最大的阻力當然是來自地方政府層面,地方財政將要負擔更多外來人口的公共服務,這會增加人口流入地的財政支出并攤薄發達地區的戶籍福利。
眾所周知,要破除戶籍藩籬首先要剝離戶籍特權;而要剝離戶籍特權,很難砍斷福利“長板”,而只能去補齊福利“短板”。為此,需要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減少地區間懸殊的貧富差距,需要在資源投放上加大向農村及不發達地區傾斜。而這個填補基本公共服務鴻溝的過程,顯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戶籍制度改革始終沒能走出困境,而更似在原地踏步。
加快推動戶籍制度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鄭重承諾。一步到位的自由遷徙,更多只是理想的模型,而缺少現實的可行性。以全國統一的居住證管理辦法作為基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居住證制度,應該是一個有益的過渡。
其一,任何外來人口都有權獲得居住證,而不是所謂“人才”的特權,這樣在政策上更為平等,也更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動;其二,居住證不像暫住證那樣,純粹只有接受管理的義務,而更有享受基本服務的權利;其三,居民權益的享受具體又分兩步走,一部分立即享受,另一部分延遲享受。
居民享受的權益之所以要分為國家和城市兩個層面,應該就有分兩步走的考慮:屬于國家層面的義務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辦理居住證應該立即享有或者盡快享有;而其他公共服務直至最后的落戶,則建立在公平透明的規則之上,逐步實現。就像不久前上海推出的居住證積分制度,隨著持證人居住年限、工作年限、繳納社會保險年限的增加和學歷、職稱的提升,其分值相應累積,積分達到標準分值,就可以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
相比當下那些目的性很強的戶籍放寬政策,居住證制度既不是完全基于臨時性政府功利因素的考慮,也不會造成城市人口不受限制的瞬時失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個穩定的預期,特別是對北上廣等城市而言,它為人們落戶于此打開了一道光亮的前門。
當然,居住證制度要想真正成為戶籍改革的有益過渡,關鍵還在于細則的制定和文本的落實。如果居住證只是暫住證換了個名字,那是毫無意義的;居住證必須明確指向現行的戶籍制度,同時,對那些屬于城市層面的居住證權益,也應該有大方向上的明確,而不能任由地方自行規定,或者永遠也不出臺規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