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6 00:48:3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鄧莉蘋 原金發自深圳、北京
每經記者 鄧莉蘋 原金發自深圳、北京
在國務院對一部分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后,發改委也發文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昨日(7月25日),發改委官方網站上公布了 《關于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里面包含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11條意見,包括提出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試點規模,鼓勵地方融資平臺發債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等內容。
簡化發債審核程序/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昨日,發改委又提出十一項措施,力求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
《意見》中,提到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是由一個機構作為牽頭人,幾家企業一起申請發行債券,是企業債的一種。我國第一只中小企業集合債發行于2007年。
到目前為止,中小企業集合債發行數量并不算太多,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上的消息,目前中小企業集合債的發行總共有13只。
此前,發改委對包括集合債券在內的企業債募集資金用途要求嚴格,規定必須要有對應的投資項目,資金使用限制較多,而且需要發改委審核;而集合票據對資金的使用限制較少,采用注冊制。
《意見》中表示,進一步完善“統一組織,統一擔保,捆綁發債,分別負債”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相關制度設計,簡化審核程序,提高審核效率,逐步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規模。
對于集合債券發行主體中募集資金規模小于1億元的,可以全部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各地發展改革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優先做好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申請材料的轉報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意見》中還稱,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試點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募集資金在有效監管下,通過商業銀行轉貸管理,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覆蓋面。還支持鼓勵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和中小企業發債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王元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一系列組合拳政策非常必要,減稅政策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融資問題并不是立竿見影的,融資渠道能不能真正打通,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主要取決于金融機構。”
警惕集合債風險/
“中小企業基本上很難從銀行融資,”一位評級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事實上,中小企業如果能從銀行融資,他們的融資成本也不會太低。深圳地區一位銀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一般的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是基準利率上浮20%~30%,有的甚至更高。
前述分析師認為,能夠發債對他們來說也是比較好的融資方式,而且 “中小企業集合債的發行方一般是當地推薦的資質比較好的企業來做。”
即使如此,中小企業的風險也仍然不容忽視。近期,就有評級機構下調了 “2012年蕪湖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的三家發行企業之一的精誠銅業和 “寧波市中小企業2012年度第一期集合票據”的發行人之一的太平洋海運的評級。
前述分析師認為,大企業有較高的議價能力,能夠保持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大企業會把風險傳導到下游的行業或者小企業,而小微企業在行業的周期波動中沒有話語權,“中小企業是比較弱的主體,一旦行業周期波動,個別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可能會發生惡化,這種情況對其償債能力是很大的削弱。”
此次發改委在關注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同時,也注意到政策引導的重要性。《意見》要求,支持創業投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企業債券滿足產能過剩行業的小微企業轉型轉產、產品結構調整的融資需求。
不僅僅在利用資金支持轉型上,《意見》還限制過剩行業的小微企業發展,要求嚴格限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財政出資的股權投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間接或直接投向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違規在建項目。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告訴記者,目前產能過剩問題不僅僅存在于大中型企業,同樣也存在與小微企業,從融資角度講,只要轉型升級符合國家政策方向,就可以鼓勵其轉型升級方面的需求,但如果相關企業繼續在做“兩高一剩”的行業,那就不應該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