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7 01:13:04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賈麗娟
每經實習記者 賈麗娟
一則公告,揭開了馬斯葛集團(00136,HK,以下簡稱馬斯葛)幾年前巨資收購的山陽科技涉嫌造假問題。8月1日,馬斯葛公告稱,公司前執行董事吳以舜博士遭到匿名包裹舉報,指其在多晶硅的試產過程中偽造資料。隨后吳以舜在對質會中承認其向反應裝置中倒入雜質,掩飾操作流程。
主營再生能源的山陽科技曾被馬斯葛寄予厚望,眼下這一 “包裹門”,無疑使多晶硅生產線的正式運行變得前路茫茫。值得注意的是,馬斯葛對此已經有所準備,在2012年年度報告中,馬斯葛對其計提了19億港元的損失。
前董事涉嫌操縱試產結果/
時間撥回到2010年。當年12月,馬斯葛以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的代價收購TrifectaInternationalIncorporated(目標公司)50.1%股權,而山陽科技是目標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11年9月12日,馬斯葛又與目標公司訂立協議,將以現金7.5億港元及發行本金17.5億港元的代價債券收購余下的49.9%股權。收購總價高達36.7億港元。
收購完成后,作為山陽科技的靈魂人物,執行總裁兼技術總監吳以舜被委任為馬斯葛的執行董事。
馬斯葛于2011年公布的收購公告顯示,山陽科技是一家于中國臺灣注冊成立的公司,主要業務為制造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馬斯葛在“收購目的”中稱,“公司從事的業務包括買賣投資項目、貸款融資、物業投資及制造電腦、照相、錄像、電話及太陽能發電多媒體袋及配件。本集團已實施多元化戰略,旨在物色合適的投資機會,包括再生能源相關業務。”由此可見,收購山陽科技正是馬斯葛進入再生能源行業的入口。
馬斯葛方面表示,吳以舜要求在大規模生產之前,馬斯葛要向其進一步購買知識產權及設計。于是在2013年5月,馬斯葛與吳以舜等人訂立有條件協議,準備繼續砸錢,購買其所稱的知識產權。
但神秘包裹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進程。
今年7月初,兩份匿名包裹抵達山陽科技,直指吳以舜偽造山陽科技多晶硅生產線的試產結果:2011年至2012年,該多晶硅生產線在吳以舜的監督下進行了22次試產,試產的約100公斤產品“備受贊譽”。
在馬斯葛召開的對質會上,吳以舜承認,在各項試產期內,其蓄意將一些雜質倒進反應裝置,從而向廠房工程師掩飾操作流程。但他拒絕透露所涉及的雜質。列席的兩位董事懷疑,有關雜質為吳以舜從外引入的多晶硅,以偽造測試結果。
對質完畢后,吳以舜作出口頭請辭,于7月29日起生效。公司無奈表示,“彼之離任將嚴重妨礙山陽科技產品的預期生產量。”目前,公司已組成特別委員會以研究此事件,并建議對有關人士采取法律行動。
資料顯示,吳以舜于1992年取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歷任加州理工等多家機構的科學研究員及項目評審,還曾在IBM等多家機構擔任顧問,現任EnerageInc(一家專注于研發潔凈科技應用之公司)董事局主席。近年,其專注于采用無機材料制造鋰電池、燃料電池及太陽能光伏能源應用方面之研究。
神秘的多晶硅技術/
馬斯葛收購山陽科技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沖著其“擁有無限競爭優勢”的技術而來,收購公告顯示,“公司了解到,山陽科技已開發一項技術,可大幅降低廠房建筑成本及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的生產成本。該項技術亦可協助減少工作場所事故及減少制造多晶硅對環境的損害,而多晶硅生產工序傳統上被視為太陽能價值鏈中產生污染最多的工序。相比多晶硅制造商采用西門子及/或FBR技術,山陽科技生產工序似乎擁有無限競爭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直接賣方原本為吳以舜,但在正式協議的磋商過程中,吳以舜等拒絕就履行及遵守協議提供個人擔保,并將持有的股權轉讓給了謝正陸女士。
隨后,公司分別于2011年7月14日及2012年1月4日向謝正陸女士收購山陽科技100%股權。
記者注意到,截至2010年6月30日,山陽科技的賬面凈資產僅2877萬美元,溢價收購的重要原因之一即為業內“降低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技術缺乏”。
顯然,馬斯葛對山陽科技的這一技術期望頗高。
公司稱,董事會相信山陽科技的生產工序為 “顛覆性創新技術”,可以 “徹底改變潔凈科技市場之產業格局”,而收購事項將使公司有可能獲得 “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市場之領導地位”,并稱“山陽科技在達到規模效益并保持其成本競爭力的前提下,可能獲得全行業最高的利潤率。”
這個神秘的技術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具有“顛覆性”?記者就此詢問馬斯葛方面,但截至截稿未獲答復。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張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降低多晶硅成本的技術方案有:大型還原爐的投用及熱能回收利用、采用高效精餾技術、采用氯堿裝置配套多晶硅裝置等。
記者還以投資者身份詢問另一家生產多晶硅的企業特變電工(600089,SH),公司方面表示,如果能夠大幅降低成本,可能是采用了硅軟法,但這個技術不穩定,很多公司都在實驗階段。
計提19億港元損失/
時至今日,隨著掌握“核心技術”的吳以舜退出,使得馬斯葛多晶硅生產線的大規模生產遙遙無期。而馬斯葛為此投入的大量資金,已經有19億港元打了水漂。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業績報告顯示,馬斯葛期內營收1.63億港元,按年下滑5%;而期內虧損則由上年度的6.21億港元,巨幅擴大至30.33億港元,每股虧損2.59港元。記者注意到,“制造太陽能級多晶硅業務之已確認減值虧損”一項下,列出了19.35億港元的減值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審計師對公司報表作出了“不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
記者還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海潤光伏(600401,SH)也對這一技術頗感興趣。山陽科技與海潤光伏曾訂立協議,山陽科技生產廠房開始營運后,由山陽科技向海潤光伏供應多晶硅。2010年12月,海潤光伏向山陽科技及馬斯葛表示,山陽科技試產樣品符合海潤光伏的標準,協議的先決條件已完成。但現在看來,若試產樣品的真實性存疑,雙方此項合作不知將如何發展。
另有一個細節是:在收購山陽科技之時,馬斯葛向ImproveForever發行了3.54億股股份,籌資金額1.42億港元。而ImproveForever由楊懷進全資持有,楊懷進正是海潤光伏CEO。
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22日,海潤光伏再與馬斯葛合作,擬在臺灣興建300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產設施以及開發太陽能發電項目。據業內人士預計,這一項目投入資金將達到百億元級別。該項目與山陽科技有無關聯?楊懷進目前是否仍持有馬斯葛股份?記者多次致電海潤光伏,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