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01:16:54
種種跡象表明,本身杠桿率很低的中小企業,卻很有可能最終成為這次事件中“躺著中槍”的意外受害者。而中國經濟要 “穩增長”,首先需要盤活小微企業。而盤活小微企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徹底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地方各級政府插手微觀經濟的運行。
每經編輯 周子勛
◎周子勛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就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業良性發展做出部署。
從7月上旬的金融 “國十條”開始,中央政府推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不僅在貸款、稅收等方面為小微企業“開源節流”,在7月15日的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要 “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式”、“建立起與小微企業‘門當戶對’的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機構體系”。
在應對當前經濟放緩時,新一屆政府不是像以往那樣上馬大項目以“穩投資”,而是首先選擇了盤活小微企業以“穩增長”,這為中國經濟發展釋放諸多深意。某種意義上說,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有利于穩定就業、擴大就業、拉動內需、穩定增長。
雖然中央各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加強對于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但這些政策是否能夠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筆者認為,政策集中推出,在視覺上固然震撼,但更關鍵的卻是執行環節。在以往,中央的政策到了地方難免走味,比如為小微企業減稅,中央減、地方增,稅收減了,非稅上來了,效果可想而知。
最典型的問題是,信貸制度與中小企業的關系不能是 “水煮魚”??梢钥吹?,“錢荒”事件過后,金融部門和國有企業部門被迫加速去杠桿化進程,但出人預料的是,種種跡象表明,本身杠桿率很低的中小企業卻很有可能最終成為這次事件中“躺著中槍”的意外受害者。
銀行出于收縮流動性和規避風險的考慮,一定會把抽貸壓貸的首要目標瞄準中小企業。站在銀行的角度看,上述做法可以說是現有不合理制度下的理性選擇。逐利是資本的天然屬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經濟人”,只要符合制度,銀行放貸給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由選擇。
在資金緊張或預知風險的情況下,抽貸壓貸不僅是銀行的自由,更是強化風險管控的理性表現。關鍵的問題是,信貸寬松環境下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盲目擴張導致債務過度累積,才是今天被迫去杠桿的主因,可為什么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自己釀成的苦果卻要中小企業來承擔?
此輪中小企業所遭遇的困境,與其說是市場競爭的正向淘汰,抑或是產業升級所必須經歷的陣痛,不如說是當前的金融信貸制度缺陷掐住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咽喉。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信貸制度與中小企業本來是 “魚水關系”。目前這種將中小企業逼上絕路,將兩者倒逼成“水煮魚”關系的狀態亟須調整。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要 “穩增長”,首先需要盤活小微企業。而盤活小微企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徹底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地方各級政府插手微觀經濟的運行。只有把簡政放權落實好了,加強對于政府行為的管理,小微企業才能被真正盤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