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6 02:08: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可瞻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在美聯儲開始削減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之前,從塔塔化學品這樣的印度巨頭到TPG這樣的私募股權巨頭都在做一件事,拼命地爭取貸款,這使得今年以來美跨境交易總額創出歷史最高水平。
創紀錄規模
根據標準普爾CapitalIQ數據,今年三季度,企業從非銀行渠道獲得的杠桿貸款額達到60億美元,推動今年以來的總貸款額超過2012年的410億美元,創出歷史新高。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上現金充裕,美國投資者正瘋搶杠桿貸款一類的浮息債,摩根大通預計,今年有超過400億美元流入貸款基金,使得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高達1150億美元。
杠桿貸款是指一些私募公司通過向銀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貸款,以大額舉債的方式去收購一些成熟行業中具有穩定資金流的公司,但其風險較大,因為只有經濟不蕭條,收購的企業才能貢獻利潤。
彭博匯編的資料顯示,追蹤巴克萊資本美國5年以下浮息票據指數的安碩浮息債ETF,今年以來累計上漲0.42%,在過去一年上漲了1.7%。
“當人們有很多錢時,就會將錢投出去,但這難免一葉障目”,Newfleet資產管理基金經理弗蘭克·歐薩諾稱,“盡管信用風險目前尚溫和,但投資者仍然需要警惕?!?/p>
信用風險仍較小
對于杠桿貸款井噴的局面,至少有兩名美聯儲地方行長警告,盡管違約率較低且美聯儲維持量化寬松政策,但投資者正在冒額外的風險。
據穆迪統計,今年6月,美國杠桿貸款的違約率為2.3%,較一季度的3%有所下滑,同樣好于一年以前的2.6%。
另據S&PLCD披露,今年以來,非美國公司從美國的舉債規模超過2950億美元,接近2007年的歷史最高水平3870億美元,有超過70家非美國企業發債,高于2012年的60家。
那么,這樣的信用井噴到底風險有多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衡量北美投資級債券違約風險的MarkitCDX指數現報75.8,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1%。
彭博匯編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美國最主要的85家企業中僅兩家信用違約互換(CDS)走高,分別是ArchstoneSmith信托和PNC金融,表現最好的是MBIA保險,其CDS累計下跌了3002個基點。
9月削債可能性大
也許這是一個怪圈,當投資者預期信用違約風險走低,就會越傾向將錢投入貸款基金,但如果形勢開始反轉呢?
彭博在8月9日~13日對48位經濟學家的調查中值顯示,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9月可能開始削減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預計每月購買量削減100億美元,至750億美元。
經濟學家還預計,美聯儲將在2014年年中前終止購債政策。
這意味著,一旦美聯儲開始削債,從國債到企業債的收益率可能重返漲勢,從而提升融資方的成本。據統計,在過去的1個月,基準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11個基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