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8-26 17:02:13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26日印發2012年西部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和2013年工作安排。
醫療衛生和文化事業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投入西部地區公共衛生和醫改專項經費 149 億元,城鄉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得到改善,應急能力顯著提高。重點傳染病防控、地方病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扎實推進。醫療人才培養和對口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等項目深入開展。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計劃生育特別扶助不斷完善,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638 個縣(市、區)納入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范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婦女“兩癌”篩查等項目全面展開,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啟動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西新工程、流動舞臺車等項目繼續實施,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和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穩步推進。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全面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得到加強。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加大基層科普行動專項資金投入。
(八)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繼續推進。成都、重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深入,積極探索創新體制機制的新路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已確權集體林占納入改革范圍總面積的 98.6%,4072 萬農戶拿到林權證。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穩步推進,內蒙古等 7 省(區)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重慶等 3 省(市、區)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啟動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取得進展。
區域合作和對內對外開放成效明顯。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速度加快,重慶、四川、云南、陜西、青海、寧夏等省份實際利用外來資金增幅均達兩位數,一批電子、汽車、家電、裝備制造等大型企業落戶西部,廣西桂東、重慶沿江、寧夏銀川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示范效果不斷顯現。內陸開發開放全面展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批準設立。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等5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銀川、西安高新2個綜合保稅區獲得批準,遂寧等7個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烏魯木齊、石河子國家級開發區和廣西北海出口加工區完成擴區。批準貴陽、南寧、桂林等地口岸簽證業務。陸續開放重慶、成都、西安為大陸居民赴臺灣個人旅游試點城市。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投入運營,廣西東興、云南瑞麗、內蒙古滿洲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獲得批準,內蒙古阿爾山公路口岸獲準開放。興邊富民行動深入推進。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和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穩步加強。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9.2億美元,占全國利用外資總量的8.9%,韓國三星[微博]12寸存儲器生產線落戶西安。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 年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強對西部地區發展形勢的預判、政策措施預研和重大項目儲備,不斷改善投資發展環境,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西部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一)落實和完善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向西開放政策性文件。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已有專項轉移支付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中央預算內資金年度投資計劃要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支持,認真落實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西部地區縣以下(含縣)以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市地級配套資金的政策。支持西部地區創新型區域和城市發展,研究制定科技助推西部地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實施差別化土地政策,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繼續適當向西部地區傾斜,嚴格規范西部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深化金融改革與創新,積極推動以多種方式籌集西部開發建設資金。繼續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優惠資金。扎實推進對口援疆、援藏、援助青海等省藏區和對口幫扶貴州工作,加大對特殊困難的民族自治州政策扶持力度。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好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宣傳報道。
加強規劃指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及重點專項、區域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規劃實施的督促檢查,切實把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組織開展蘭(州)西(寧)格(爾木)經濟區等區域規劃的編制工作,啟動編制攀西-六盤水資源富集地區等一批區域發展規劃前期工作。全力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編制省級實施規劃,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研究推動西部地區特色小城鎮發展。扎實推進重慶兩江新區和甘肅蘭州新區建設,規范城市新區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