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9-18 09:27:25
昨日是中秋小長假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A股市場在長假效應與季末效應的雙重壓力下陷入調整?!白再Q區”概念股的全面退潮無疑透露出行情可能轉向的重要線索。而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也變成了“在主題龍頭隕落之后,又有什么板塊或者題材可以扛起大旗繼續往前”?
⊙記者 劉偉 董錚錚 ○編輯 潘圣韜
昨日是中秋小長假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A股市場在長假效應與季末效應的雙重壓力下陷入調整。“自貿區”概念股的全面退潮無疑透露出行情可能轉向的重要線索。而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也變成了“在主題龍頭隕落之后,又有什么板塊或者題材可以扛起大旗繼續往前”?對此,分析人士也暫難給出明確答案,其短期觀點普遍趨于謹慎,認為在當前時點的最佳策略是以退為進,減配周期股及主題投資品種。
以上港集團為代表的自貿區概念股昨日集體“熄火”,成為昨日市場最大看點。盤面顯示,領頭羊上港集團收盤封死跌停板,其余像華貿物流、張江高科、亞通股份等前期活躍品種,收盤跌幅也均超過了7%,大智慧“滬自貿區”板塊整體跌幅更是達到了6.03%。受此熱點消退影響,兩市交易較為寡淡,滬指縮量收跌2.05%,失守2200點整數關口;創業板指數也未能繼續逆勢上行走勢,昨日小幅回調0.74%。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收于2185.56點,下跌45.84點,跌幅為2.05%;深證成指報收于8493.78點,下跌165.22點,跌幅為1.91%。
由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上海自貿區概念始終是A股行情的風向標,因此昨日此板塊遭遇集體大跌,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不少券商分析師都認為,這意味著自貿區概念甚至是最近的主題投資熱都將告一段落。
可以觀察到,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此輪上漲雖堪稱波瀾壯闊,但其中炒作成分亦極為濃厚。根據機構的分析,受益于上海自貿區政策的企業,包括自貿區內的出口企業、船運企業、航空公司、港口和相關物流公司、建筑商、房地產開發商、銀行、券商等,但在具體細則出臺之前,這也僅僅是一個概念而已。然而在過去兩周,部分上海自貿區概念股票累計漲幅已超過80%。
“由于實際的盈利提升僅將在中期內顯現,這些品種短期風險較為明顯。”有分析人士認為,中長期看板塊仍存在關注點,但投資者應選擇那些現有業務存在上行空間,而自貿區的成立將帶來額外上行空間的標的。
從昨日盤面也可以看出,盡管下跌品種以主題投資個股和周期品為主,但此前始終獨立上行的創業板也出現了跟隨下跌的現象。這其中除了炒作氛圍減弱的原因,還反映出節前市場的謹慎情緒。
“中秋國慶假期即將到來,再疊加季末效應,資金面可能出現暫時偏緊的情況。但類似6月底流動性緊張的境況預計不會重演,資金面將處于緊平衡的狀態。指數反彈空間已不大。后續風險點可能出現在美聯儲QE退出、8月經濟數據是短期波動高點而9月份再度回落的可能、CPI超預期回升的10-11月、改革措施低于預期或者靴子落地后的11月中下旬。”某策略分析師認為。
實際上,包括多家券商在內的機構均建議,當前策略可選擇以退為進,周期和主題投資的股票可在沖高過程中減倉。
期指方面,昨日主要合約呈現單邊下跌態勢。IF1309合約跌40.2點,跌幅1.62%。持倉排名顯示,IF1309合約前20名多頭席位減持11567手至2.19萬手,前20名空頭席位減持11619手至2.53萬手。同時,IF1310合約多頭主力增持8651手,空頭主力增持10650手,主力合約完成移倉換月。綜合來看,部分多頭減倉離場,節前資金趨謹慎。分析人士認為,臨近假期,增量資金進入市場的積極性不夠,期指或仍存回調壓力。
原文鏈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talk/20130918/031216792038.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