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4 00:52:36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中秋節后第一個交易日 (9月2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1475元,首次突破6.15,創下自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
專業人士認為,美聯儲9月18日意外推遲推出QE是導致此次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直接的、短期的外部刺激因素。
昨日(9月23日),匯豐中國9月制造業PMI初值升至51.2,預期50.9,顯著高于上月的50.1,升至6個月高點。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企穩回升,六七月份以來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也有所弱化。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個人認為人民幣匯率目前已接近均衡水平,或會再升值一點,但上升空間已非常有限。
人民幣中間價再創新高
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1475,比上一個交易日升值82個基點,突破9月16日創下高點6.1554,再次創下匯改以來最高點。
此前(9月22日),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杰在微博中預測中秋節后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應該創歷史新高,估計會有不少分析影響的評論,其實沒什么實質性意義,就是因為美聯儲沒有就退出量化寬松出前瞻性指引導致美元走弱。”
對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來說,美聯儲意外推遲推出QE是一個直接的、短期的外部刺激因素,牛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短期的市場波動,中國出一個政策或者美國出一個政策,市場都會對其做出一些短期的反應。”
牛犁認為,美國究竟何時退出QE的問題,不到年底不會明朗,但它卻能夠引導市場預期。“我估計年底開始慢慢地退,到明年上半年退完。”
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
除了近期美元轉弱,近期公布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也表現良好。昨日,匯豐中國9月制造業PMI初值升至51.2,預期50.9,顯著高于上月的50.1,升至6個月高點。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9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超市場預期回升至6個月高點,顯示經濟回暖持續。隨著中國微刺激政策拉動投資增長加快,加之外部需求企穩回升,預期經濟回暖勢頭在未來幾個季度仍將持續。經濟穩中有升無疑有助于改革的深化及推進,而后者正是經濟中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此外,央行最新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73915.92億元,較上月增加273.2億元,扭轉了連續兩個月下滑的局面。數據顯示,人民幣近期走勢堅挺,市場結匯意愿增強,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8月份中國經濟大環境有所好轉,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也有所弱化。”
據計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較去年底升值2.24%,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升值近35%。
對此,牛犁認為,“人民幣匯率目前已經接近均衡水平。近期,由于擔心美國要退出量化寬松,印度、印尼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大幅貶值,而人民幣保持了穩定,說明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預期還是不錯的。”
不過,即期市場昨日早盤人民幣卻高開低走,并未受中間價上漲所帶動。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詢價一路走低,截至收盤報6.121。
就中長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牛犁認為,“人民幣此輪升值是受外部條件短期刺激,就人民幣匯率中長期的預期,我個人認為會再升一點點,但上升空間已經很有限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