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5 00:58:32
◎鄧海建
9月23日,爭議多時的成品油升級補償政策出爐。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油品質量升級價格政策有關意見的通知》,宣布對油品質量升級實行加價政策。發改委價格司有關人員透露,此次石油企業承擔了三成左右的提升成本。按照發改委部署,這次各地成品油調價進程并不一致,加價不會馬上實施,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大氣治理加速,我國油品升級已經進入跑步前進階段。
油品升級,如箭在弦。從引而不發到政策落地,促成升級舉措的主因無非兩個,簡言之:一是現實倒逼,二是政策發力。
當PM2.5從專業詞匯一躍成為居家熱詞的時候,民眾也順帶著被普及了一個常識:油品不升級,霧霾就要升級。城市的藍天,越來越像“黃鼠狼看雞”,而與此同時,糟糕的大氣污染形勢逼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此前更是直言,“大氣污染是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追根溯源,不能不說油品。中國科學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研究認為:機動車、燃煤等人為污染排放是造成霧霾天的 “主謀”。正因如此,連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也坦誠表示,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
更清晰的頂層共識,來自于具體而微的制度設計。一者,今年2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油品質量升級,明確第四階段車用柴油標準過渡期至2014年底,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和柴油標準過渡期至2017年底,而此前我國已明確第四階段車用汽油標準過渡期至2013年底。二者,日前,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力促空氣質量改善,這份被稱為大氣“國十條”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油品升級再次提出明確要求。隨即,環保部、發改委等6部委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再次劍指油品升級。
筆者認為,今日之油品升級,厘清責任是關鍵。這里的責任當包含三個層面。一是油企忠于質量、恪守標準的責任。目前來看,各地油品質量升級進度不一,各種標準油品共存于市場,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同渠道銷售。優質優價固然是市場的基本邏輯,但如何在生產、批零環節嚴控質量,防止以次充好、摻雜使假等亂象出現,油企與監管部門責無旁貸。
二是價格補償機制上的公共責任。據機構測算,我國油品升級的成本,保守估計超過500億元,每升油成本可能增加0.12元至0.15元。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油品質量升級后,要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換言之,升級后油價將遵循煉油企業消化一部分、消費者負擔一部分的原則。那么,如何測算好成本、做好公共及公益性服務部門的用油補貼等,是加價之前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量力而為、有序推進,這是油品升級的基本節奏。誰污染、誰負責,也是國際通行的資源能源領域法則。油品升級初衷良善,也是大勢所趨,如果在“跑步前進”中能多聽聽民意,在政策博弈中多看看民情,也許會更得民心。當然,指望一步到位的油品升級終結城市的霧霾天,這顯然有點過于天真,低碳環保的生活,不只是油品的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