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10-17 16:00:20
作為出租汽車行業的新“國標”,《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將于明年4月1日開始實施。新“國標”中關于懲治出租車拒載的規定最為引人注目,一紙政策能否真正緩解打車難?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 作為出租汽車行業的新“國標”,《出租車運營服務規范》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將于明年4月1日開始實施。新“國標”中關于懲治出租車拒載的規定最為引人注目,一紙政策能否真正緩解打車難?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上車前不問目的地”面臨執行難
“乘客上車前不得有詢問目的地等挑客行為”的規定,似乎讓人們看到了司機拒載被“扼殺在搖籃里”的希望。但記者調查發現,此項規定在現實執行中,面臨如下難題。
難題一:出租車交接班時順路拉客不好管。16日早高峰,記者在北京街頭隨機攔下多輛出租車,有幾位出租車司機都以交班不順路為由拒絕載客。哈爾濱一家出租車公司的司機張華說,交接班時提前詢問、拒載不能算挑客,順路的話就拉上,多做一筆生意,否則只能放棄。
對此,大多數出租車司機認為,交接班時如果不能提前詢問順路拉客,那就只能等交接班過后再開始服務,可能會造成運力的浪費。據了解,在目前北京的6.6萬輛、上海的4.9萬輛出租車中,有超過半數為雙班運營,如果在交接班時都為了避免提前詢問目的地而暫停運營,確實會損失一些運力。
難題二:拼車問路很難避免。根據國內大多數城市現行的出租車管理辦法,多位乘客拼乘出租車是被允許的,但是面對不同乘客,出租車司機很難避免提前詢問乘客的打車目的地。哈爾濱聯眾出租車公司的呂師傅說,上車前不詢問目的有時很難做到。“如果是拼車,半路上人,上車前不詢問目的地怎么知道是否順路,上了車不順路再下反而麻煩。
難題三:“上車前不問目的地”監管難度大。雖然國內大多數一二線城市都制定了“嚴打”出租車拒載的規定,但卻遠未解決問題,其中監管難度大是其中一大原因。即便是舉報投訴,監管效果也難言讓人滿意。
根據北京交通部門的統計,今年9月共受理拒載類投訴1098件,但最后被查處的拒載類違章僅有23起。據蘭州市運管部門介紹,今后會在出租車上安裝語音設備,提高處理投訴的效率。
24小時電召服務能否名副其實
面對監管難度不小的拒載問題,很多乘客將希望寄托在了電召叫車業務上。盡管新“國標”提出要求,希望出租車企業能提供24小時電召預約服務,但成功率和收費問題卻成為目前對出租車電召的主要困擾。
此前,一些城市的出租車電召成功率甚至不及街頭攔車,在早晚高峰時段,臨時電召對于出租車司機的吸引力不大。“安裝了電召軟件也很難緩解現在打車難的情況,因為叫車的乘客大多是在早高峰或容易堵車的路段,這個時候我們在附近的話聽到也不會過去,一般會繞著走。”聯眾出租車公司的呂師傅說。
對此,目前部分城市能做的,都是著眼于解決增加提前預約成功率。北京交通部門之前曾經承諾,提前4小時以上預約叫車保障率能達到99%,目前已基本實現。但對于不少出租車電召平臺不完善,出租車調度能力不強的城市來說,這仍然較難實現。
與此同時,出租車電召收費問題也浮出水面。在今年年中北京出租車調價后,北京交通部門出臺新政開始“收編”此前火爆一時的手機電召服務商。對此,有電召服務商和乘客擔心,由于少不了備案、授權、批準等一系列環節,對于打車軟件的行業管理可能會變成變相的管制門檻。而更多人對于價格的變化更為敏感,根據新規定,原先可以叫車不加價的乘客,將不得不付出5、6元的手機電召交車費。
在6月份北京出租車調價中,電話叫車收費被統一規范,提前4小時以上預約收費6元,4小時以內預約每次5元。未來,手機打車軟件電召叫車也將按此標準收費。與目前使用打車軟件時乘客主動選擇是否加價對比,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短時間內通過統一手機電召平臺叫車,車程在3公里以內,那么一共需要付出的費用包括交車費5元、3公里內起步價13元、1元燃油附加費,一共是19元。而在調價前,如果叫車時不加價,這一趟的成本僅僅是原來的10元起步價,這也意味著較短行程內漲價幅度高達90%。
新“國標”如何避免成一紙空文
業內人士指出,出租車新“國標”中的貫徹落實,需對出租車行業標本兼治,一方面要嚴格監管執法,另一方面則要找準出租車定位改善供需關系。
從治標上看,交通執法等部門未來要根據新“國標”,對出租車行業持續保持嚴格執法,特別是重點打擊拒載、議價等嚴重影響行業形象的違法違章行為,不斷提高行業運營服務水平和效率。
從治本上看,要想切實緩解打車難,做到新“國標”提出的要求,還需從出租車定位下手,改善供需關系。在今年5月北京出租車調價聽證會上,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從國內外出租車數量、價格和服務質量對比看,仍需明確出租車在中國到底是普遍服務還是個性化服務,這將從供需關系上決定打車難易程度。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印春表示,國內還需要建立一個和諧的“出租車關系”,既要對出租車司機提出要求,不拒載、不繞行,提高服務水平,但同時也要對市民提出要求,“像電召服務,如果叫車來了你卻不乘,這也是乘車文明的問題”。(采寫記者:楊毅沉、劉巍巍、王建、肖正強)
原文鏈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17/c_117760772.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