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8 00:43:30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地方政府回到靠稅收生活的軌道,房產稅與消費稅應成為重點。
房產稅是支持地方公共事業的重要支柱,房產稅如同一根樹干,地方的公立中小學如同蘑菇一般長在這棵大樹上。在很多經濟體,房產稅都是地方的重要稅種。房產稅是國外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占地方財政收入的70%左右,美國為75%,世界最窮的國家肯尼亞也占到69%。
從試點看,營改增客觀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營業稅是地方政府幾乎唯一的主體稅種,收入占地方稅收的三分之一以上——房產稅的推出尤其必要,否則地方財政將成為無本之木,被迫成為更大的“地主”。
推出房產稅不僅為平衡財政,更大的好處是房地產可以健康發展,有助于建立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體系。
房產稅對地方財政越重要,地方政府就會成為健康市場的呵護之手,在房地產銷量與價格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房地產市場低迷、銷量下降,房產稅無法支撐公共財政,地方政府就不得不想方設法促進房地產發展,提升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吸引力。如果房地產泡沫過大,地方政府就會為未來可能的崩潰而擔心。由于房產稅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密切相關,與地方公共事業的長期發展相關,政府就不會竭澤而漁,也不會放任自流,與作為土地最大獲益者一味推高土地價格的角色不同。
地方建立公共財政體系,讓地方發債,就是重塑地方政府信用、發揮地方政府責任的過程。目前的土地財政是不可能讓地方政府回到信用與中立的軌道上來的。
著力培養消費稅,將稅收從國稅轉為地稅,健全消費體系、物流環節。
正是因為要培育內需環境,才需要改變消費稅,通過消費稅讓地方政府感受到消費與投資一樣重要。如果GDP被消費取代,各個地方政府比拼的就不僅僅是投資,而是如何打造舒適的消費環境,改變不適合消費的政策,改變物流領域三步一站、步步為營收取費用的情況。
很多人擔心消費稅會趕跑內需。確實,在經濟下行期,一些國家會通過減少消費稅、給予特定國產品補貼來促進消費。2001年11月19日,韓國國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通過《特別消費稅法》修改案,決定自次日起,將進口汽車的特別消費稅從14%~7%,下調到10%~5%,空調、投影電視機、壁掛式電視機等家電產品,以及家具、高級服裝和一些高級娛樂用品、化妝品等的特別消費稅,也分別降低到10%~3%。
也有相反的例子,日本決定提高消費稅。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在明年4月份將消費稅從5%提升至8%。日前,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稱,明年4月份提升消費稅對日本經濟的不良影響正逐漸下降;隨著日本就業市場走強,以及企業收入繼續增長,預計工人未來薪資也將上漲,不確定性在減少。
稅收是一種激勵機制,如果消費稅的地方財政顯著重要,地方政府決不會只求投資不求消費。
以總部經濟為例,以往企業總部所在地會得到全部所得稅分成收益,導致地方政府只要總部不要分部。200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 《跨省市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及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屬于中央與地方共享收入范圍的跨省市總分機構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按照統一規范、兼顧總機構和分支機構所在地利益的原則,實行“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的處理辦法,總分機構統一計算的當期應納稅額的地方分享部分,25%由總機構所在地分享,50%由各分支機構所在地分享,25%按一定比例在各地間進行分配。由此,各地爭搶總部的情況被一掃而空。
消費稅減少的消費,會通過機制的改善獲得彌補。目前全球競爭的地球村時代,當主要經濟體的消費稅大致相當時,比拼的是產品的創新力與營銷能力。
目前消費稅不算大稅種,如果有一天地方政府片刻離不開消費稅,國內的消費環境就會自然改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