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4 00:52:03
11月3日晚間,因籌劃重大事項自9月16日開市起停牌的華芳紡織(600273,SH)公布重組方案,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化能源)從而實現借殼上市。華芳紡織股票11月4日開市起復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
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
11月3日晚間,因籌劃重大事項自9月16日開市起停牌的華芳紡織(600273,SH)公布重組方案,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化能源)從而實現借殼上市。華芳紡織股票11月4日開市起復牌。
根據方案,華芳紡織以擁有的全部資產和負債作為置出資產,與嘉化集團等96位交易對方擁有的嘉化能源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置入資產作價超過置出資產作價的差額部分,由上市公司依據嘉化能源全體96名股東各自持有嘉化能源的股份比例向其發行股份購買。在前述交易實施的基礎上,上市公司擬以詢價方式向符合條件的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集金額為5億元且不超過本次交易總額的25%,募集資金將用于嘉化能源擬投資建設的“熱電聯產機組擴建項目”。
此次置出資產的預估值為8.5億元,置入資產的預估值為58.1億元。支付資產置換作價差額非公開發行股份價格為5.32元/股,募集配套資金非公開發行股份價格為4.79元/股。
據了解,嘉化能源已經是一家擬上市公司。嘉化能源的實際控制人管建忠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按照目前IPO進度,公司上市可能要排到2016年前后,但公司的規劃發展不能等。”
被擬上市公司借殼/
據了解,10月26日,華芳紡織曾發布公告稱將被嘉化能源借殼。
對于此次重組的目的,華芳紡織在上述預案公告稱,主要是為了改善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解決上市公司與華芳集團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此次重組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資產主體將變為嘉化能源。
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實際上,嘉化能源已經是一家擬上市公司。浙江省環保廳官網至今還掛著 《關于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環保核查情況的公示》,發布時間為2012年3月1日。
11月最后一天,證監會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稿,這意味著暫停一年之久的IPO將正式重啟。為何在IPO將開閘的情況,還急于借殼上市?對此,管建忠對記者表示,雖然放棄直接IPO選擇借殼會犧牲一些利益,但對企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加快登陸資本市場,有利于企業抓住目前的化工行業發展機遇,同時進一步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如果按照目前IPO的進度,公司上市要到2016年底前后,這樣會影響到企業的規劃發展,IPO停在那里,但公司的發展不能停在那里”。
嘉化能源主營化工產品/
針對此次被置入的標的——嘉化能源的經營情況,華芳紡織在預案稱,浙江嘉化能源主營業務系為嘉興乍浦經濟開發區及周邊企業提供蒸汽,生產并銷售鄰對位、脂肪醇(酸)、氯堿、硫酸等系列化工產品。
管建忠則對記者表示,“嘉化的業務是以熱電為主。”
至于嘉化能源的盈利能力,華芳紡織在上述預案中列舉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2年,嘉化能源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3141.87萬元、30653.45萬元,2013年1~9月,嘉化能源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達到30156.68萬元。
對于浙江嘉化的股權結構,華芳紡織的上述預案顯示,截至預案簽署日,嘉化集團持有嘉化能源27471.29萬股,占比61.047%,為控股股東;浩明投資持有嘉化集團67.43%股權,自然人管建忠持有浩明投資75%股權,嘉化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是管建忠。
由此來看,嘉化能源此次借殼上市成功后,嘉化集團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管建忠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據記者了解,如果此次重組完成,嘉化能源將成為管建忠控制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華芳紡織的上述預案顯示,管建忠目前還控制的上市企業為中國三江精細化工(02198,HK),該公司于2010年9月16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是消費化學品及其成分(即環氧乙烷及表面活性劑)的生產商,環氧乙烷及表面活性劑為家居清潔用品及化妝品的核心成分。
上述預案還顯示,管建忠為杭州市蕭山區人,2010年1月至今任SureCapital董事、中國三江精細化工主席兼執行董事、佳都國際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三江化工董事兼總經理,2011年1月至今擔任三江化工新材料董事長兼總經理、興興新能源董事長;2013年1月至今任煙臺寶華酒店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寶華置業董事長等,為多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管建忠除了擔任上述公司的高管外,還擔任浙江省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嘉興市工商聯副主席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