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9 01:16:4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楊長江 發自深圳
今年以來,隨著頻頻釋放的政策利好,光伏業迎來“起死回生”的命運反轉。
低潮過后,新一輪光伏電站投資熱潮再次洶涌而至,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11月20日海潤光伏(600401,SH)宣布的百億電站投資計劃。
近日,德勤發布的2013年中國清潔技術行業調查報告稱,目前國內已披露的達成意向、簽約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光伏項目達到130GW,比國家新擬定的到2015年裝機達35GW的“十二五”目標還要超出近3倍,潛在的問題讓業內人士很擔憂。
隨著參與光伏電站開發建設主體的“多元化”,市場競爭的無序狀態對投資收益水平的拉低亦引起業界擔憂。
瘋狂的投資潮/
今年以來,光伏電站投資熱潮可謂好戲連臺。
11月20日,海潤光伏一則公告震驚業界。公告稱,公司將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投建光伏電站,總投資100億元左右,項目規劃建設容量為1000MW。2014年將完成一期100MW的10億元投資。
在此之前,海潤光伏亦有羨煞業界的“大手筆”。今年7月5日,公司宣布攜手順風光電 (01165,HK)合作開發規模達479MW的光伏電站項目,簽約總金額高達近42億元。
早在今年3月,中環股份(002129,SZ)與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政府簽署了一份累計投資200億元,建設2000MW光伏電站項目的框架協議。
陽光電源9月~11月先后公告,擬在安徽(200MW)、陜西(500MW以上)建設光伏發電項目。12月6日,陽光電源與江蘇蘇美達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 《戰略合作協議》。2014-2016年,雙方將在蘇皖兩地合作開發建設300MW光伏電站項目,重點是分布式發電項目。
央企及非光伏企業亦加入這輪光伏電站“搶裝潮”。
8月5日,中國建設工業集團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投資200億元開發2500MW沙漠生態光伏電站。一天后,中航工業集團宣布,未來3年內,將在北京、上海等11個省20個城市陸續投資38億元,建400MW分布式發電系統。
此外,國電、華電、中廣核等央企紛紛搶食光伏電站。非光伏企業的代表則有江蘇曠達、松遼汽車、華北高速等。
在德勤中國清潔技術行業領導合伙人金凌云看來,這輪光伏電站搶裝潮來自政策利好和行業復蘇的雙重驅使。
“從最新的政策補貼情況看,投資光伏電站起碼是不會虧的。”金凌云對記者表示,部分公司的業績轉好支撐了業界對光伏行業回暖的預期。
三季報顯示,A股光伏上市公司業績呈集體回暖之勢,5家公司毛利率由負轉正,另外東方日升、向日葵等公司的毛利率實現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海外上市公司業績也在好轉。阿特斯第三季度實現盈利2769萬美元,這是其同期業績在連續兩年虧損后首次實現盈利;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凈利潤為1.04億元人民幣;天合光能第三季度營收5.5億美元,同比增長84%,該季亦是其九個季度以來首次盈利。
新一輪風險恐至/
對此,前述德勤報告指出,盡管部分公司的業績支撐起業界對于光伏行業回暖預期,但從光伏目前整個產業鏈來看,無論是上游制造業還是下游電站開發,依然存在產能過剩的擔憂。
在上游制造業領域,由于此前嚴重的產能過剩一直未能實現根本改觀,今年整個光伏產業鏈產能過剩仍很嚴重。
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光伏電池和組件廠商有600多家,數量減少了25%,但減產產能總量10%,且大部分廠商處于停工和半停工狀態。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內光伏產能 達40GW, 實 際 出 貨 量 僅11.5GW,顯然,結構性產能過剩狀況仍較嚴重。
從下游電站開發來看,盡管目前電站建設坐享電價補貼和增值稅減半等一系列直接財稅利好,投資收益率可維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目前國內已披露的達成意向、簽約及在建的光伏項目達130GW,甚至比國家新擬定的到2015年裝機量達35GW的 “十二五”目標還要超出近3倍。
對此,一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 《每日期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下游光伏電站投資熱度有虛高之勢,稍有不慎就會重蹈覆轍。
另外,目前電站開發已進入井噴階段,參與主體參差不齊,激烈的市場低價競爭已盡顯無序之態,這無疑將拉低電站建設的投資收益水平。
因此,德勤認為,在新一輪投資大潮帶動下,光伏產業的洗牌還要繼續,最終行業將保留幾家競爭力強、決策正確、健康運營的巨頭公司,其他無法在危機中立足的企業,特別是二、三線中小規模企業未來要么停產要么被巨頭收購。
此外,報告還指出,由于國家發改委補貼電價辦法在今年9月1日之前核準,在2014年1月1日之前裝機完成的電站將獲得1元/度的補貼價,因此目前已獲得核準的項目必須趕在年底前建設完畢以確定擁有更優的電價,新一輪電站搶裝潮將刺激光伏電池組件及逆變器的市場需求,短期內行業盈利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改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