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12-11 10:39:09
利率、匯率市場化是未來數年金融主基調,市場化的前提是法治市場與信用市場,否則市場將失效。這一點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已有明確體現,借貸市場應避免重蹈覆轍。
12月8日,央行發布《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存款利率市場化近在眼前。
在市場倒逼下,利率市場化銜枚疾進。民間借貸市場已經放開,理財市場的存在,意味著利率已經部分失去管制,央行趁勢改革。
7月20日,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7折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從今年12月9日開始,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存款類金融機構)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憑證(同業存單),以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為基準定價,固定利率存單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包括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年),浮動利率存單期限原則上在1年以上(包括1年、2年和3年)。
未來利率改革走向清晰,央行準許大額存單向非金融機構發放,取消長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同步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準許民營銀行入市、準備不適應市場的中小金融機構破產,最終取消短期存款利率上限。
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金融領域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具有難得的清晰路徑,歸功于明確目標,與可行手段。明確目標是最終實現資金市場定價,無論是存款還是貸款利率實現市場化。在手段上按照先易后難、保全金融機構利益空間的原則推進:央行一開始收緊貸款下限與存款上限,以防止金融機構利潤模式崩潰,惡性攬儲大戰;而后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周期,市場亟須資金之時放開貸款利率上限,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貸款利率市場化比存款利率市場化更容易推進,風險更小。最后是順水推舟,隨著投資市場放開,理財產品增加,民間借貸市場放開,存貸款利率事實放松,銀行利潤構成逐步改變,中間業務收入增加,此時放開長期存款利率正當其時。
利率市場化改革為匯率市場化改革鋪路,沒有利率市場化,就不可能有匯率市場化。從德國、印度等國的經驗看,匯改穩健的根本,是利率先于匯率放開。以往中國對內開放程度嚴重不足,在制造業等領域,對外資的重視遠超內資,在金融領域應避免重蹈工業領域覆轍,自貿區進行部分匯改的同時,在內部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與穩健貨幣政策相匹配,逐步改變價格扭曲、資金錯配、泡沫橫行等現象。
方向正確并不意味著利率改革將一帆風順,與德國等國不同的是,中國經濟領域的權力色彩,以及對風險的認知。
在資金錯配階段,有太多資金進入低效企業、產能過剩行業,這些患上饑渴依賴癥的僵尸企業將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產生天量壞賬,如果不能通過改革、破產重組的辦法以低成本消滅壞賬,銀行不得不以滾動貸款的方式遮掩壞賬,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讓銀行向大型僵尸企業輸血以免全盤崩潰。
最大的風險是風險定價機制缺失。從鋼貿等領域鋪天蓋地的全行業壞賬來看,從銀行、影子銀行在該領域半推半就的高風險利潤來看,銀行的風險定價是缺失的?;蛘撸麄兏静恢涝撊绾谓缍L險、如何為風險定價。以往,只要是大型國企、只要有政府背書,很多銀行就閉著眼睛以優惠利率貸款,反正最后由政府兜底,這樣的風險定義模式,使銀行沒有建立起準確的風險定價系統,以往視為穩坐釣魚臺的擔保貸款,如今在東南制造基地,壞賬呈火燒連營之勢?,F在被看做萬無一失的抵押貸款,一旦房地產價格崩潰,局面將不可收拾。
除了個別地方小微銀行,以及那些有產業鏈大數據支撐的金融借貸外,其他能夠準確定義風險、定價風險的機構鳳毛麟角。由此造成的情況是,一旦貨幣收緊,遍地高利貸,一旦貨幣注水,遍地廉價錢。
原本債券收益率曲線應該成為利率的重要參考,我國的債券收益率曲線充斥著行政色彩,過多的虛假評級,只能棄之不用。而德國金融改革,在信用方面無需支付高額成本。
利率、匯率市場化是未來數年金融主基調,市場化的前提是法治市場與信用市場,否則市場將失效。這一點在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已有明確體現,借貸市場應避免重蹈覆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