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天威硅業破產背后:技術落后又遇行業低谷 天威保變“斷腕”新能源

          2014-01-07 00:55:20

          至于天威硅業破產后誰能接盤、未來能否兼并重組,“還要等破產清算,看有沒有改造價值?!?/p>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還沒等到光伏春天到來,天威硅業就已經倒下。

          1月2日,天威保變發布公告,宣布將以債權人身份申請公司控股子公司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威硅業)破產。

          實際上,天威硅業在2011年底就已進入停產狀態,即使其大股東天威保變(600550,SH)計劃豪擲10億元資金,也未能完成技改。“要想就目前生產水平升級換代幾乎不可能。”多位長期關注該公司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天威保變,對方以“目前公司狀況不太好”為由,表示不太方便接受采訪。

          對于連續虧損的天威保變來說,此次剝離新能源業務、回歸主營,更重要的意義或為在2014年扭虧為盈、順利保殼。一位長期關注該公司的業內人士評價此次舉動是“合理”和“聰明”的。對整個光伏行業來講,中國硅產業綠色發展聯盟秘書長白洪強則表示,技術上難以突破成了類似中小型多晶硅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天威硅業黯然倒下/

          1月2日晚的公告一經發出,天威保變迅速被外界貼上“壯士斷腕”的標簽。

          從投料試產到技改停車、從眾望所歸的新能源骨干工程到成為兩大股東天威保變和岷江水電的“包袱”,天威硅業只經歷了短短2年時間。

          天威硅業成立于2007年9月,注冊資本9.45億元,主營業務是生產、銷售多晶硅、單晶硅、單晶切片、多晶錠、多晶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和系統。天威保變持有其51%股權。天威硅業總投資26.57億元,占地面積879畝,規劃年產3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

          天威硅業也不負所望地在投產1年后“創造了驚人的業績”。該公司網站稱,天威硅業2009年8月23日成功實現投料試產,首爐多晶硅重量達兩噸左右。

          2010年,天威硅業實現凈利潤533.08萬元。彼時,天威硅業的成績得到了天威保變大股東天威集團的充分肯定,但好景不長,僅趕上光伏行業“繁榮期”末班車的天威硅業,很快遭遇了行業的低谷期。待2011年結束,天威硅業已開始虧損,無論其大股東如何向其 “輸血施救”,也未能挽回頹勢。

          不僅如此,停產虧損的天威硅業無力償還債務,還拖累了其兩大股東天威保變和岷江水電。截至目前,天威硅業欠天威保變到期債務已達8億元。

          天威保變公告稱,由于受新能源市場影響,天威硅業長期處于停產狀態,資金短缺。截至2013年11月30日,天威硅業未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為108675.73萬元,凈資產為-69630.25萬元,已經資不抵債,喪失持續經營能力。鑒于天威硅業無力償還公司相關債權的實際情況,公司決定以債權人的身份申請天威硅業破產。

          1月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站在天威硅業緊閉的大門前看到,除了偶爾有一輛轎車進入外,占地近1000畝的企業幾乎看不到人影。門口巡視的安保人員告訴記者,近日來工作人員還是照常上班,“但沒有接到通知,任何外人不得入內。”

          一門之隔,對面的一家水泥廠的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天威硅業已停產兩年多。記者也從外圍看到,偌大的廠區靜悄悄的,周圍雜草叢生。

          記者致電天威硅業網站上提示的聯系人,卻被告知“一年前就已離開天威硅業,對破產一事不了解,也不知道為什么網站不更新資料。”

          技術落后成掣肘/

          實際上,早在2011年12月15日,天威保變就發布了關于天威硅業臨時停產檢修的公告,此后并未復工。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天威硅業在起步過程中步子邁得太大,技術和成本方面又沒有抓牢,整個升級系統相對落后,即便后來多次“問診”、論證改造方案,也無力回天。

          “2011年,天威硅業就已經成為天威保變的負擔。”長期關注該公司的中投顧問能源研究員任浩寧告訴記者,“天威保變很早就確定了將其剝離的方案。”

          在任浩寧看來,天威硅業在技術方面與多晶硅龍頭企業差距較大,有些主要指標甚至達不到行業平均值。“在多晶硅技術方面,龍頭企業地位太強勢,天威硅業等中小型企業在成本、設備等方面跟不上步伐,必然會被淘汰。”

          為了促進光伏制造業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工信部于2013年8月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 《條件》),對光伏行業中多晶硅等制造領域的多個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

          按照《條件》規定,天威硅業要想符合要求可能已很困難。據一位分析師對該行業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天威硅業能耗、廢氣處理等指標均落后于行業平均值;另一重要指標單位量成本則比排行前五的同類企業高出不少。

          2013年12月31日,工信部網站發布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 (第一批),11家多晶硅企業上榜,天威硅業并不在列。“這顯示出其在技術和規模上與優勢企業相比,均已處于劣勢,陷入了相對被動的局面,也拉開了與上榜企業的距離。”國內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

          “天威硅業也就是兩條1500噸/年產量的多晶硅生產線。”上述高管推測,“這個規模在目前看來已相對落后,不具備競爭優勢。”

          事實上,天威硅業從停產后,一直試圖進行技術升級。2012年6月,天威集團還邀請國內多晶硅領域的相關專家對其多晶硅技術改造方案進行論證。3個月后,天威保變發布公告,計劃投資近10億元對天威硅業進行“升級改造”。

          公告稱,天威硅業3000噸/年多晶硅生產線的四氯化硅氫化處理工藝采用的是國內多晶硅企業普遍采用的熱氫化技術,存在轉化率低,電耗高,設備運行易出現故障導致物耗高等問題。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行業內的技術差距已經拉開,天威硅業再怎么技改更新也很難跟上。上述高管則對記者表示,“要想把天威硅業現有系統進行改造、升級,有一定難度。”

          回歸主營以“保殼”?/

          “天威保變在光伏領域的布局基本上是以失敗告終。”任浩寧直言。

          實際上,天威保變在新能源上的嘗試還包括風電領域,但成績也不理想。2013年上半年,天威保變除控股、參股的多晶硅企業處于停產狀態以外,控股的其他新能源企業均采取減產、限產等各種控虧措施,以加強風險控制。

          據天威保變2013年中報顯示,其在新能源領域主要參股、控股子公司全部虧損嚴重。其中,對公司凈利潤影響達到10%以上的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保定天威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虧損6.23億元、2.36億元和1.17億元。

          2012年天威保變虧損15.25億元,2013年前三季度虧損22億元,面對連續虧損,如何順利保殼、避免暫停上市成為天威保變2014年的主要任務。因此,業內人士也認為,剝離包括天威硅業在內的停產虧損新能源業務“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上述多晶硅企業高管表示,天威保變宣布天威硅業破產的做法符合其自身戰略調整,前者可在未來專注優勢經營項目,“比較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天威保變2010年提出的發展戰略還是“雙主業、雙支撐”,即以“輸變電”和“新能源”兩大產業為主的產業格局。2012年,天威保變的戰略已發生改變,開始“調整公司產業資源配置”,明確輸變電產業的主導地位,并稱將積極推進對非主業資產的清理整頓工作。

          就在1月2日晚上,天威保變還發布了另一則關于資產置換與股權收購進展情況的公告,擬以持有的三家風電公司和一家薄膜公司的股權與大股東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6家輸變電公司股權以及部分商標、專利、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進行置換,并決定收購保定天威電力線材有限公司持有的保定天威線材制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其集中主業的意圖非常明顯。

          “天威保變在輸變電領域數一數二,其固有優勢還會存在,若痛下決心,全部砍斷其非主營業務,未來還有轉機。”任浩寧對此表示。

          至于天威硅業破產后誰能接盤、未來能否兼并重組,“還要等破產清算,看有沒有改造價值。”上述多晶硅高管告訴記者。

          任浩寧則認為,后續項目最關鍵的是,判定天威硅業的產能到底屬于過剩產能還是落后產能。如果是過剩,可通過兼并重組把產能留住一部分,而落后產能在短期之內不能升級,就必須要淘汰,“不能盲目找一個下家接盤,繼續虧損。”

          但對于整個光伏行業來講,像天威硅業這樣的中小型企業所面臨的破產厄運似乎才剛開始。白洪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行業沒有恢復、需求沒有上去之前,所有的小企業都在等待,但不少中小企業會在黎明前倒下。”

          引入“化工思維”或將成為破局之道。從2013年開始,工信部提出多晶硅生產企業應該由大型化工企業兼并、參與、整合。白洪強對此十分贊同,“因為從根本來講,多晶硅還是一種化工產品,其技術和生產應該用化工的思路。”

          “國外這類企業都是化工企業在做,他們在技術、成本、原料、能耗等方面可以互相借力,成本很低。而且化工企業的規?;材軘偙〕杀尽?rdquo;他建議道,“目前技術、規模還可以的多晶硅企業,在未來的技術改造中一定要借鑒或引進一些化工的經驗和技術資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理论欧美理论片久久 | 在线观看日本a视频 | 午夜男女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