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3 01:23:1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楊玨軒 發自廣州
在許多國人眼里,林吉特是一個生僻的詞,甚至有人不知道它是一種貨幣。然而,它的發行國——馬來西亞,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中馬雙邊貿易額年平均增長率達20%以上。2012年,中馬雙邊貿易額達948.1億美元,同比增長5.3%;2013年1~10月,中馬雙邊貿易額達8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連續4年蟬聯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則連續5年成為中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門戶,馬來西亞在其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與中馬雙邊貿易額齊頭并進的,是人民幣對林吉特節節攀升的匯率。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人民幣對林吉特升值近11%,這背后又暗藏什么樣的經濟邏輯?對國內的哪些產業將造成何種影響?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調查、采訪多位專家,為你詳細解讀。
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推動力
2003年,中國與東盟的關系發展成戰略協作伙伴,成為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非東盟國家,這為人民幣國際化埋下伏筆。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始,人民幣國際化正式啟動,而門戶就是以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盟10國。
某銀行外匯交易員楊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馬來西亞在東盟10國中經濟發展得比較好,與中國的貿易較多;另一方面當地華人較多,對人民幣的接受度很高,所以人民幣國際化選擇像東盟尤其是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在前期是比較好的。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連續4年蟬聯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則連續5年成為中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
中國商務部2013年3月21日發布的《馬來西亞經濟概況》(以下簡稱《概況》)顯示,“1999年2月,馬政府以征收撤資稅取代對短期外資的管制,外資開始回流。馬經濟開始復蘇,全年經濟增長5.4%。2000年,馬經濟在1999年復蘇基礎上穩定增長,各項經濟指標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經濟增長率達8.5%”。同樣,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中馬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率達20%以上。2012年,雙邊貿易額達948.1億美元,同比增長5.3%;2013年1~10月,雙邊貿易額達8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
近年,人民幣在亞洲國家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馬來西亞功不可沒。與此同時,人民幣對林吉特也不斷升值。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12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林吉特中間價為0.48865,2013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林吉特中間價為0.54141,2013年漲幅接近11%。
主動升值或為主因
根據上述《概況》,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中馬雙邊貿易約占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同時,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出口馬來西亞的產品主要有:電子電器產品、機械器具及零件、光學醫療設備及零件、家具產品等。人民幣對林吉特大幅升值,這些產品的出口企業無疑首當其沖。
根據商務部進出口統計數據,2013年1~10月,中國對馬來西亞出口總值371.2億美元,同比增長28.8%,進口總值487.4億美元,但同比只增長2.0%。中國對馬來西亞出口大增,使得對人民幣的需求量相應提高,這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人民幣對林吉特的升值,但真實的原因可能要復雜得多。
上述銀行外匯交易員楊先生分析稱,“人民幣對林吉特的升值既有主動的因素,也有被動的因素。主動的因素是出于人民幣國際化的考慮,東盟毗鄰中國,又有許多華人,對人民幣的接受度很高,可以說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站。中國政府有意愿使人民幣對這些國家的貨幣適當升值,確保這些國家的機構和居民愿意持有人民幣,而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里最大的交易伙伴,人民幣對林吉特升值就理所當然。被動的因素是人民幣被迫對美元升值,而美元相對其他新興國家貨幣又持續走強,所以人民幣對這些國家的貨幣(包括林吉特)也就自然升值?!?/p>
“主要是跟市場的投機行為有關,因為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和狀態都存在?!敝袊鈪R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些影響因素2014年還會存在,但不會像2013年這么嚴重,甚至出現反向的可能,因為任何投機行為都不會是單方向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