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0 01:36: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央行近日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為264270.04億元,較11月末的262036.62億元增加2233.42億元。同時,2013年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累計2.76萬億元,是2012年全年新增量的6倍多。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12月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2233億元,雖較11月的4000億元有所回落,但還是偏高,主要還存在著虛假貿易套利。
劉東亮還指出,預計2014年外匯占款將較2013年出現收縮,全年新增規模達到2萬億~2.1萬億元。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則指出,2014年全年外匯占款將繼續保持正增長,但增量較2013年會否有所收縮,目前尚不好判斷。
外匯占款連續6個月增長/
近日,央行數據顯示,去年12月新增外匯占2233.42億元,雖較11月4000億元有所回落,但總體來看,仍為連續第6個月增長。
“去年12月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2233億元,雖較11月4000億元有所回落,但個人認為這個數據還是偏高的,主要是因為還存在著虛假貿易套利的現象,畢竟國家外管局12月出臺的旨在 ‘遏制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貿易融資行為,防范異常外匯資金跨境流動’的‘44號文’(即《關于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起到明顯效果尚需一段時間。”劉東亮指出。
趙慶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12月2233億元這個增長數據算是比較正常,這和我國基本保持“雙順差”、外匯儲備較多也有一定的關系。
2月7日,國家外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3054億元人民幣 (折合498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含凈誤差與遺漏)順差4963億元人民幣(折合810億美元),國際收支繼續呈現“雙順差”格局,這也是自2012年四季度以來連續第五個季度呈現“雙順差”。
招商證券在研報中也指出,去年12月外匯占款體現了年末貿易順差規模上升,也存在國內流動性緊張和利率上升在邊際上對結匯意愿上升的影響,但邊際上的變化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虛假貿易和熱錢涌入。因此,去年12月新增外匯占款規模基本正常。同時,也說明國家外管局“44號文”及QE退出在現階段影響相對有限。
對于2013年全年2.76萬億的增量,趙慶明認為,主要是因為2012年一至三季度都存在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全年熱錢流出相對較多,而2013年除五六月之外,其他月份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烈,外匯凈流入較多。不過,去年全年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不能只和上年相比較,與前些年整體比較,這個增幅比較正常。
劉東亮也指出,去年全年央行口徑新增外匯占款數據不能與2012年相比較,因2012年出口等受到歐債危機影響,資本流出較多,而2013年外匯占款一方面是恢復性增長,另一方面是存在著套利情況。
今年外匯占款增量或收縮/
“今年1月份央行口徑外匯占款會繼續保持正增長,但較去年12月會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去年末國家外管局公布了‘44號文’,再度對虛假貿易背景的跨境套利進行嚴查,作用從12月下旬開始逐漸顯現。預計一二季度的外匯占款增幅也將會出現回落”,劉東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劉東亮還指出,預計2014年外匯占款將較2013年出現收縮,資本流出及對跨境套利嚴查,可能使得全年外匯占款將較2013年收縮1000億美元左右,全年新增規模為2萬億~2.1萬億元人民幣,其對流動性會產生壓力,但壓力可控,不會引發顯著的外部流動性逆轉風險。
“預計1月份仍將是正增長,但較去年12月份會有所回落,大概是在1000至2000億元,因為隨著QE的退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在減弱。至于2014年全年外匯占款規模,個人認為將保持正增長,但增幅較2013年全年是變多還是變少,目前還不好判斷,因為市場對人民幣不會長期保持單一的預期判斷。”趙慶明指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