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1 01:46: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近段時間,從銀行股到 “兩桶油”,權重股拉升此起彼伏。隨著資金被吸引到權重股上,創業板、中小板市場再拉警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2月20日)A股市場指數全線下跌,“石化雙雄”大漲,其中中石化漲停,而創業板指則出現了今年以來的首個三連陰。
盤面熱點:民營油改概念股大漲/
2月19日晚,中國石化公告稱: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董事會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厘定。
分析人士指出,中石化這一決定具有兩大意義:一是油氣改革步伐或加快。2013年8月16日,商務部明確表示,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商貿流通領域的特種行業,包括有序進入國內成品油市場,隨后油改概念為市場追捧。相比之前的種種政策,中石化對銷售業務的重組,可視為油改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二是中石化改革可視為國企改革的一次里程碑事件。因為此前各地方國資企業的重組整合不少,但像中國石化這樣手握國家能源命脈的央企龍頭整合重組的例子仍有限,因此中石化引入民資試水混合所有制具有標志性意義。
由于中石化舉動被市場廣泛看好,因此昨日中石化A股在早盤即快速漲停并保持至收盤。
受中石化公告的刺激,同屬“石化雙雄”的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7.99元)也大漲4.72%,其他民營油氣改革概念股也聞風而動:包括天利高新(600339,收盤價5.45元)、廣聚能源(000096,收盤價7.45元)等10余只個股漲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漲停的民營油改股大多都有油品銷售和油品存儲業務。
私募看市:警惕行情漸近尾聲/
受權重股大漲的刺激,昨日滬指高開近1%,且在開盤后迅速上攻,滬指一度漲逾1.6%。然而,從分時圖上看,開盤僅6分鐘后,代表中小市值股的黃線便開始下跌,與代表權重股仍在上攻的白線形成背離走勢。9時43分后,權重股也開始跳水。
截至昨日收盤,由于權重股的拉升,滬指僅下跌3.77點,跌幅0.18%,收于2138.78點。值得注意的是,滬市成交額已連續4個交易日環比升高且維持在千億元之上,從2月14日的974.0億元升至昨日的1309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A股四大指數中位居跌幅前兩名的分別是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跌幅分別為2.10%和1.89%。其中,創業板指2月18日盤中創出1561.77點歷史高點后,連續下跌,收出2013年11月11日以來首個三連陰。
昨日滬市放量,但深市縮量明顯。中小板成交額為750.3億元,較2月18日創出的歷史天量914.9億元下降18%;創業板成交額402.6億元,較2月11日創出的479.9億元歷史天量下降15.5%。
分析人士認為,從資金角度看,權重股拉升顯然是下跌的一大原因。2月13日午后市場也曾出現一次大幅殺跌,其背景就是銀行股的大幅拉升,而這一次下跌的背景變成了“石化雙雄”大漲。
“權重股大漲往往是市場步入最后一波行情的標志。”一位私募對記者表示,在行情末期,權重股往往會在補漲效應帶動下出現拉升。此外,權重股的拉升能造成指數虛假繁榮的假象,從而利于中小市值股票的出貨。“雖然這次中石化確實有利好,但市場集體追捧中石化顯然需要很多資金,這也將造成中小市值股票被‘抽血’。”
值得注意的是,從實體經濟層面看,市場也面臨不小壓力。昨日,匯豐銀行發布的2月匯豐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3,放緩至7個月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認為,2月PMI數據創7個月新低,其中有受春節制造企業停產休假的季節性因素影響,但不少人對2014年經濟的普遍謹慎。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認為,隨著去通脹壓力增加,制造業增長動能可能正在放緩。
期指觀察:新主力合約空頭增倉反超多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日(2月21日)是股指期貨IF1402合約交割日。每逢交割日及其之前一段時間,投資者都擔心市場出現震蕩。那么,在交割日前,股指期貨方面表現出了什么動向呢?
昨日,期指四大合約全線下挫,跌幅最大的恰恰就是新的主力合約IF1403,跌幅為0.95%,其余期指跌幅在0.72%到0.85%不等。
記者注意到,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從升貼水還是多空主力動向看,昨日在IF1403合約上空頭意味較濃。
從升貼水看,本周一至周三,IF1403合約分別升水1.15點、2.56點和0.14點,但昨日忽然變為貼水4.64點。
從多空主力動向看,在IF1403合約上,19日多頭主力前20名和空頭主力前20名分別增倉10426手和9909手;但昨日多頭增倉9018手,空頭增倉9819手,空頭增倉數量反超多頭。
那么,在A股和期指市場顯現利空跡象時,資金面趨勢又是如何呢?記者注意到,昨日,國信證券分析師鐘正生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當前資金面充裕,也看不到資本逆轉跡象。但央行重啟正回購傳遞的信號時非常清晰的,那就是中性貨幣政策基調并未改變。因此,“兩會”過后貨幣收緊力度或加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