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4 01:19:0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衛濤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合作伙伴陸續獲得移動轉售牌照后,中國移動虛擬運營業務終于有了進展。
昨日(3月3日),中國移動集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目前中國移動已完成轉售合作商的評選工作,已把擬合作的17家企業名單報送工信部。
與此同時,早已公布合作企業名單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表示,將于今年第二季度前后進行虛擬運營商的試點工作。
資深電信分析師曾韜表示,從全球的經驗來看,虛擬運營商在未來3年之內不會對傳統運營商造成太大的沖擊,但這些企業一些探索性的做法會讓傳統三大運營商學習,促進運營商的加速轉型。
初步敲定17家合作企業/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已經有18家企業在和中國移動簽署協議,最早于3月初發放牌照。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中國移動集團求證此事。中國移動集團在郵件中回復稱,目前中國移動已完成轉售合作商的評選工作,并已把擬合作的17家企業名單報送工信部,這些企業將在合作合同簽訂后向工信部正式提出試點申請。
中國移動在郵件中還表明,“我們非常愿意與虛擬運營商合作,推出更加豐富的業務和服務,滿足客戶個性化、差異化的應用需求。”不過,對于17家企業的詳細名稱以及何時開始進行試點工作,中國移動并沒有透露,只是表示目前工作進展正常。
向中國移動提出申請的鵬博士公司副總裁張光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已經向中國移動提交了合作,目前還在等結果,預計正式拿到牌照在3月底左右。
在中國移動的虛擬運營商工作還在進展中時,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經先行一步要進行試點工作。
中國電信的信息顯示,與中國電信簽約的虛擬運營商業務預計在今年二季度向市場推出,而中國聯通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預計今年5-6月份進行試點工作。
或促進運營商加速轉型/
針對目前業內關心的套餐資費情況,通信行業業內人士尚曉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虛擬運營商企業可以根據市場競爭情況對資費套餐進行自主調整,可自定資費,目前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定制套餐的內容構成和資費與電信現有套餐存在一定差異,還有一種是現有套餐內容和標準與中國電信現有套餐完全一樣。
據《IT時報》報道,中國電信以轉售現有套餐模式為主,中國聯通采用業務資源池的模式,其中,中國電信將既有套餐以4折批發給轉售商,而中國聯通則是將語音分鐘、流量以6折批發給轉售商,由其自主定制套餐。
不少業內人士擔心,這一合作模式會沖擊到傳統三大運營商,加劇市場競爭。
尚曉蒲認為,目前中國通信市場用戶數量趨于飽和,零和博弈的結果可能是弱者會進攻,強者會防守,但是誰也不愿意看到別人在自己鍋里搶飯吃,難免發生價格戰去搶客戶。
但曾韜認為,短期內虛擬運營商不會沖擊到傳統三大運營商,第一,全球虛擬運營商的市場份額基本上都在10%以下;第二,從目前來看,拼價格是虛擬運營商唯一可做的事情,但是價格不是用戶考慮的最關鍵的服務,比如聯通和電信一直采用價格策略,這些年也未能從中國移動手中搶來多少用戶;第三,虛擬運營商的網絡還是控制在傳統三大運營商手中。
不過,曾韜表示,虛擬運營商體量比較小,思路比較開拓,經營比較靈活,會結合自己的主業開拓新的細分市場,比如特定的客戶人群和企業用戶等,而這將對傳統三大運營商產生影響,加速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