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4 01:19:2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永隆銀行董事長、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兩會”提案建議,進一步修改《商業銀行法》,推進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
馬蔚華的建議主要針對 《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包括將現條款修改為如下三款:“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可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許可從事財富管理信托業務:經相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的審批同意,商業銀行可以投資參股或控股信托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不得直接投資于非自用不動產和非金融類企業,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某銀行理財分析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中國銀行業多年的愿望,如果商業銀行從事財富管理信托業務,未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主體地位也會有所提升。另外,未來中國的銀行會從以儲蓄為主向投行轉變,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儲蓄銀行的路會越來越窄。
銀行理財可界定為特殊類信托
據粗略統計,2013年銀行理財余額已突破10萬億元。
馬蔚華表示,銀行理財從其法律實質看屬于信托法律關系,但由于《商業銀行法》分業經營的限制,銀監會只能在相關監管規定中將其界定為委托代理關系。與信托關系相比,委托代理關系在法律上存在諸多不足:對客戶而言,其委托管理資產的獨立性、安全性不足,缺乏“破產隔離”的法律保障;對商業銀行而言,由于地位不清晰,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與其他金融資產管理業務相比較而言有所不足。為保障銀行理財業務長遠穩健發展并更好地保障客戶利益,建議明確銀行可開展財富管理型信托業務,同時將銀行理財界定為特定類型的信托業務。
上述銀行理財分析師表示,如果允許銀行開展財富管理型信托業務,對銀行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銀行的組織架構會發生變化,銀行內部將產生證券交易部,基金交易部以及信托管理部,不一定以公司制的子公司出現,而是以部門形式或者獨立的事業部形式存在。
理財專家徐建明則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很多銀行通過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來做,其實,銀行做財富管理很正常。
上述銀行理財分析師認為,允許銀行開展財富管理型信托業務會增加銀行理財投資的交易性,不會像現在這樣被動,銀行理財的主動性增強,盈利性會更高,風險也會更大,對投資行為要求更高。同時,非銀行金融機構人員也會進入到銀行系統。
分析稱銀行未來或變成投行
馬蔚華的提案資料顯示,早在2003年“兩會”期間,他作為十屆人大代表便提交了《關于修改<商業銀行法>的議案》,其他銀行界人士也進行了多方呼吁。2003年12月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商業銀行法》進行了修改,將原《商業銀行法》確立的絕對分業經營體制做了一定調整。
馬蔚華表示,近年來,我國中資商業銀行的發展空間持續受到擠壓:一是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二是金融脫媒進一步加劇;三是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跨界滲透加劇競爭。從國際經驗看,綜合化經營是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地為傳統銀行業開辟新的業務空間和利潤來源。如果國內中資銀行不能加速實現轉型,拓寬經營領域,將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徐建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財富管理要放更寬一些,在市場中進行競爭,前提是市場環境公平,申請牌照必須達到一定的條件。銀行做財富管理被稱為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沒什么不對,市場有這個需求,相關機構有能力提供服務,監管部門在過程中避免風險,理論上應該放開。
上述銀行理財分析師表示,未來中國的銀行會從以儲蓄為主向投行轉變,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儲蓄銀行的路會越來越窄。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中資銀行固有的利差被打破,理財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前奏,貸款利率已經市場化。
“銀行想做很多業務就得申請全金融牌照,以全金融牌照實現混業經營,監管要求分業經營,只能通過牌照,很多銀行都走這條路子。銀行目前主要通過貸款、托管來做,不直接經營資產,銀行從事財富管理,銀行就有了經營權利,資產由被動變為主動管理,通過經營手段保證收益。”上述銀行理財分析師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