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3-14 01:50:4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農業部分管對外貿易合作的副部長、農業部國際交流協會會長牛盾。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全國“兩會”期間,有關農產品的問題被熱議,特別是有關貿易的問題。就此,昨日(3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農業部分管對外貿易合作的副部長、農業部國際交流協會會長牛盾。
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農業部在緊鑼密鼓地探索農產品貿易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今年,對外貿易方面也會將著力點放在三個自貿區談判上。”
三個層面推進農產品貿易
“去年,我國的農產品進出口額達1800億美元。”牛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我們將從三個層面來推進農產品 (的進出口)貿易。”
牛盾進一步表示,第一個層面將立足全球貿易多邊體制。“主要在WTO多哈回合農業談判中,我們還要繼續爭取對我國農業發展有利的空間,來參與多邊貿易體制規則的制定。”
據記者了解,WTO多哈回合談判去年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達成共識,形成“一攬子”計劃,其中包括糧食安全、農產品關稅配額管理、農產品出口競爭等與農業談判有關的內容。這“一攬子計劃”在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看來,只是“收獲了果實的最下面部分”。具體能為中國的農產品貿易爭取多少空間,還得繼續談判。
據牛盾介紹,第二個層面則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自貿區談判。
“中國實施了自貿區戰略,已經跟13個國家同時或者先后在談自貿區協定,有些已經談成了,比如瑞士、冰島和巴基斯坦等國。”牛盾說,“今年,我們的重點將放在中韓自貿區、中國和澳大利亞自貿區、中國與海合會自貿區的談判上。”
此外,第三個層面則是雙邊談判的推動。對此,牛盾著重提到了中美和中澳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問題。
“美國是農業強國,中國是農業大國,美國農產品競爭力強,而中國有廣大的市場,兩者之間是互補關系。”牛盾表示。
在談到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農產品貿易問題時,牛盾指出,澳大利亞是全球農產品競爭力最強的國家。“但(澳大利亞的)農業區域性氣候特點強。澳大利亞在南半球,我們在北半球,我們有的產品他們沒有,我們的產品出口過去后他們覺得很好,因為(他們)從來沒吃過。(我國)北方的水果在澳大利亞市場競爭力很強。”
據介紹,今年2月25日,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孫芳安與牛盾探討了加強多雙邊農業合作的建議,除了進一步擴大農業貿易投資外,還將積極推進中澳自貿協定談判。
探索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我們在貿易管理體制上,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這是一個嶄新的管理制度。”牛盾說,“準入前國民待遇實際上就是同臺競爭,大家都要一樣。負面清單就是要提高市場準入水平。這兩個決定太重要了。我們要適應并好好研究,才能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所以現在我們在緊鑼密鼓地準備這些事。”
對于記者提出的在實施這些管理后,將如何應對諸如澳大利亞這樣的農產品強國的競爭的問題,牛盾表示,雖然中國農產品的競爭力還不如澳大利亞,“但在開放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它的管理模式、技術以及貿易方式。這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此外,牛盾還強調,中國農業的競爭力在不斷增強。
中國與外國之間在進行農產品貿易與合作時也會出現一些摩擦。如,近期烏克蘭對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換糧食協議違約,以及泰國暫時中斷與我國進行的大米換高鐵項目。
對此,牛盾表示,“這只是貿易個案,不涉及貿易政策和走向問題。我們現在跟烏克蘭或者泰國,以及其他國家,都采取開放的態度進行貿易合作與交流。這些國家出現問題,不是貿易本身出現問題,是因為政治外交帶來的問題,這是不可控的。出現這個問題也很正常。”
不過,他也指出,“出現這個問題我們也會總結,今后在跟其他國家或地區交往過程中會不會還出這個問題?我們會判斷、分析和防范,這個經驗是值得的。農產品貿易與合作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都像他們這樣。”
“我們以平和的心態來看這個問題,做不成就做不成,我們也沒有太大損失。”牛盾進一步表示,“比如泰國,原來計劃我們每年買它100萬噸大米,它給一些高鐵項目(由我們來做),這是一個合理利益的合作與交換。現在它不做了,那不做了我們換別人,我們貿易是多元化的,不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