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7 01:22:02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由于信息傳遞和渠道的扁平化,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使用網絡辦理各類基礎金融業務,銀行的存、貸、匯正在被互聯網金融里的各種理財平臺、貸款平臺和支付平臺所覆蓋。是否將來線上的金融交易平臺越來越多,身邊的銀行網點要越來越少了呢?
事實仿佛不是這樣,越來越多的社區支行如雨后春筍般開在了居民社區門口,究竟這是怎樣的銀行呢?懷著好奇的心情,我們走訪了滬上第一家獲得社區支行金融許可證的光大銀行。
走進光大銀行博山名門社區支行,這里從布局裝飾到業務服務,沒有了傳統銀行的冰冷和嚴肅,取而代之的是如家一般的溫馨舒適。最吸引我們的是大堂里的多功能型發卡機。這臺紫色的機器為上下雙屏設計,上屏可實現客戶與客服坐席進行高清視頻通,下屏為多點觸控客戶操作屏。在這臺機器上,客戶們可以在線辦理銀行卡、進行賬戶余額查詢、修改交易密碼,實現多家銀行卡的轉賬匯款 (單日限額5萬元)、信用卡還款,并進行理財風險評估、在線進行理財購買等服務。通過遠程高清視頻通話實現客戶與坐席面對面的溝通,一改人們對銀行自助機具的傳統印象,極大地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
據網點服務人員介紹,網絡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臺固然便利,但是無法滿足部分人群需要現實交易的心理需求,更無法實現客戶對復雜專業金融產品的咨詢。社區支行,把銀行網點服務更智能化地帶到了居民身邊,實現了便民、惠民、親民的金融服務特點,滿足了客戶現實交易的需求;同時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與專業人士面對面溝通,取得專業的金融服務。
如果說網絡金融交易和支付平臺是“自選藥店”,傳統銀行網點是“綜合醫療機構”,那么智能親民的社區支行就是“社區醫院”。我們身邊的銀行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也許將進一步改變我們未來的金融生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