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00:54:3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全球最大食品生產商雀巢集團即將迎來新的大中華區主帥,這也是公司大中華區首位華人總裁。
雀巢集團日前宣布,公司任命張國華為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他將接替在華任職3年的狄可為,于5月1日履職。
張國華此前主要負責惠氏營養品的在華業務,隨著雀巢對惠氏的收購,張國華也“被收購”到雀巢。雀巢方面表示,看中的是張國華在跨國公司的經歷和對中國市場的熟悉。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安排顯示了雀巢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本土化策略,同時張國華帶有的“藥企基因”也與雀巢發展策略相符。
一位接近雀巢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雀巢選中一位華人做大中華區總裁,再次表明了其本土化策略。
“收購達人”狄可為離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雀巢中國官網已公布了狄可為離開雀巢的消息,并表示其離開后將擔任“仁愛非洲”的總裁。據悉,“仁愛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醫療船,為窮困和需要幫助的人們免費提供最先進醫療救助服務。
資料顯示,狄可為自1991年加入雀巢集團,曾任雀巢巴基斯坦/阿富汗和雀巢瑞士首席執行官;2011年3月起,擔任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對于狄可為的工作業績,公司評價道,“在華3年的任期中,雀巢各個品類的業務都取得了顯著的增長,尤其是與兩家本土食品制造商銀鷺和徐福記建立了合資伙伴關系。”
近年來,雀巢在華以接連收購及本土化管理著稱,在狄可為的任職期間,公司主要收購了銀鷺和徐福記,并新成立兩個研發中心。同時,雀巢在2012年擊敗達能和美贊臣,從制藥公司輝瑞手上收購惠氏營養品。
另外,公司在過去幾年也在增加產品的產能和開發新的產品品類,比如增加咖啡、冰激凌、八寶粥等新的工廠,并且開發蛋白質粉怡養等新的品類。
從雀巢近期發布的財報來看,公司大中華區2013年營收66.18億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約450.53億元),其市場營收超過法國、巴西,成為緊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狄可為的一大管理特色就是本土化管理,比如在多數收購中,雀巢雖為大股東,但都是共同管理被收購企業,銀鷺和徐福記的創始家族就依然在管理這兩家企業。
即便是在收購后,惠氏奶粉和雀巢奶粉在華仍然保持各自運作。年報顯示,2013年雀巢營養品業務板塊錄得銷售收入98億瑞士法郎,實現8.2%的內生性增長。
“收購”來的新總裁/
資料顯示,繼任者張國華祖籍中國香港,曾服務于幾家主要跨國公司,在履新之前是雀巢惠氏營養業務大中華區總裁。
2012年11月30日,雀巢從急于專注于制藥業務的輝瑞處收購了惠氏營養品。張國華隨即加入雀巢集團。
“他曾服務于幾家主要跨國公司,負責中國市場的銷售、市場等業務,并擔任不同的管理職位。”雀巢在聲明中對張國華評價道,“他熟知中國消費者和市場環境,擁有深厚的專業背景和果敢的領導力,這些都使他能夠勝任這一重要職位,指導和發展雀巢在華業務。” 雀巢同時表示,張國華在惠氏營養順利融入雀巢大家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對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多個品類有著深刻了解。
從惠氏奶粉的表現來看,去年惠氏成為“進步”最大的外資奶粉企業。一方面,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重創其競爭對手多美滋、雅培;另一方面,惠氏由于配合調查并沒有遭到發改委的反壟斷罰款。
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3年惠氏的市場份額已超越多美滋成為第二大奶粉品牌,市場占比13.8%。
一位接近雀巢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雀巢選中一位華人做大中華區總裁,再次表明了其本土化策略,“相對來講,雀巢是近幾年本土化做得較好的一家企業,如現在公司產品的原料基本來自本土,并且隨著收購本土企業也在發力本地消費者喜歡的產品,如八寶粥和花生牛奶。”
不過,張國華目前接替大任,也面臨一定的壓力和挑戰。記者注意到,在雀巢財報中,公司承認其控股的糖果巨頭徐福記所在的品類增速放緩,影響了徐福記業績。并且,雖然目前中國市場是雀巢的第二大市場,但是去年其27.6%的增長幅度已經低于2012年的91.4%的市場增速。
“徐福記市場表現不好,主要是受到三公消費的影響,算是雀巢盤子里表現較差的品類。”前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并且嬰幼兒配方奶粉在中國市場已是競爭度很高的行業,現在張國華要管的盤子更大了,要做好也不容易。”
“藥企基因”或為其加分/
值得注意的是,惠氏曾經屬于跨國藥企巨頭輝瑞,有著濃濃的“藥企基因”。從惠氏之前在華業務來看,除了營養品和保健品,惠氏在中國市場還擁有部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曾擔任惠氏大中華區總裁的張國華除精通營養品外,對于藥物產品也非常熟悉。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張國華的繼任與其藥企背景有直接關系,但是從雀巢目前的戰略來看,張國華對醫藥領域的熟悉恰好也與之相符。
近年來,雀巢已日益顯露出“跨界”色彩,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保羅·薄凱(PaulBulcke)在近期業績說明會時表示,雀巢的目標是“加強生命的質量,希望成為一家營養、健康、保健的企業。”
根據此前雀巢方面提供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資料,公司成立健康科學集團和健康科學研究院,被其看作是在傳統的營養和制藥領域之間開創一個全新行業的重大戰略舉措。
根據規劃,公司致力于老年病醫療、重癥看護和手術以及兒科醫療等急性疾病領域以及消化系統健康、代謝健康和腦部健康等慢性病領域。
2012年底,雀巢健康科學集團與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旗下的和黃中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營養科學合伙有限公司,專注傳統中藥的胃腸疾病治療藥物的研發。
不久前,雀巢出售歐萊雅8%股權,并借機在醫藥皮膚護理上得到擴張,表示將拓展醫學皮膚護理相關活動,從而推動公司在營養和健康上的戰略發展。
“雀巢的健康類業務更多的還是在美國、歐洲等市場,亞洲也有但不太明顯。”前述接近雀巢的人士表示,“但是從公司近期的動作來看,對于這塊,公司也是真正想做的,雖然中國市場涉及還不是特別多,但從長遠考慮,能夠在大中華區找一位同時精通營養品和藥品的主帥就最好不過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