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7 00:45:5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宇婷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孫宇婷 發自成都
雖然同為乳業巨頭,新西蘭恒天然和中國蒙牛乳業(02319,HK)卻交出了截然不同的成績單。
據恒天然集團透露,其2014財年上半年(2013年8月1日~2014年1月31日)利潤同比下滑53%。昨日(3月26日),蒙牛乳業發布的2013年報則顯示,蒙牛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33.6億元,同比增長20.4%;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25.2%。
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恒天然業績不理想主要是受去年肉毒桿菌丑聞的影響,恢復期可能持續較長時間,而蒙牛此次凈利錄得較大增長則主要得益于產品提價以及兼并。
恒天然中期利潤同比減半
恒天然方面稱,在截至今年1月31日的半年時間內,恒天然集團的稅后利潤從去年同期的4.59億新西蘭元跌至2.17億新西蘭元 (約合1.86億美元)。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將此歸咎于奶源價格上漲,致使公司利潤削減。
據悉,在恒天然的合作社框架下,公司必須向其奶農股東購買牛奶,即便價格觸及紀錄高位。
此外,新西蘭牛奶產量達到創紀錄水平,但公司加工能力跟不上,是目前擺在恒天然面前最大的困難,也令公司利潤受到擠壓。
史畢根斯表示,公司正在加速建設新的加工廠,在未來三至四年,這一舉動將產生4億~5億美元的額外資本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肉毒桿菌風波令恒天然受到重挫。據其2013財年 (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年報,公司召回的產品價值達1400萬新西蘭元 (約合人民幣7053萬元)。2013財年,其銷售收入為186億新西蘭元,較上年同期下滑6%,目前公司仍處于恢復期。近期,法國食品集團達能與恒天然終止了合同,并已開始對該公司采取法律行動。
王丁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食品安全事件是導致恒天然中期利潤下滑的重要因素。
本月,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出席中國-新西蘭奶業交流中心的成立儀式,這是自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發生后,新西蘭總理首次到訪中國。據悉,他此行一項重要任務是恢復中國市場對新西蘭乳制品的信心,特別是消除恒天然事件的負面影響。但王丁棉認為,這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恒天然業績的恢復可能需要1~2年。
截至去年7月31日,恒天然出口總額達186億新西蘭元,其中對中國出口約26億新西蘭元,占比近14%。
蒙牛銷售額首破400億元
相比之下,中國最大的乳品供應商蒙牛2013年凈利同比增長25.2%,達到人民幣16.3億元,超出此前湯森路透社預測的15.1億元。受年報利好影響,昨日蒙牛乳業大漲8.58%至38.6港元。
近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完善法規標準,對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進行整改,推動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亦強化了對乳制品,尤其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監督檢查。去年,我國政府就出臺了鼓勵兼并重組等一系列措施,對消費者信心起到了提振作用。
此外,在放寬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不僅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也對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壟斷行為展開了調查。這些措施在助推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的同時,也為龍頭乳企創造了機會。
2013年,面對原奶價漲量缺等不利形勢,蒙牛做了一系列布局:增持現代牧業,使優質奶源得到更有 力 的 保 障 , 同 時 , 借 助ArlaGarden的牧場管理手段,加強對奶源的把控度;通過與達能在低溫酸奶業務上的合作,獲得技術以及管理理念的支持;引進愛氏晨曦的進口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高端乳制品的消費需求;對雅士利的收購,也令蒙牛在奶粉業務上的短板得以補齊。
“鑒于中國政府重塑消費者信心的決心,我們展望未來將會有進一步規范乳制品市場的政策出臺。”蒙牛CEO孫伊萍表示。
刨除雅士利,去年集團收入增長16.3%,達418.58億元,銷售額首次突破400億元。其2013財年年報顯示,蒙牛奶粉2013年的銷售額超過21億元,增長近400%。
針對蒙牛的財報,王丁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蒙牛業績增長點主要建立在提價基礎上,此外,兼并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