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1 01:11:24
去年完成董事會換屆的上海醫藥(601607,收盤價13.22元)日前交出了新一屆董事會上任后的首份年度成績單。數據顯示,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2.23億元,同比增長14.9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王霞 發自上海
去年完成董事會換屆的上海醫藥(601607,收盤價13.22元)日前交出了新一屆董事會上任后的首份年度成績單。
數據顯示,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2.23億元,同比增長14.9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2.43億元,同比增長9.2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增速達到15.16%。
在昨日(3月31日)的上海醫藥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事長樓定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上海市國資改革的一部分,如果不出意外,上海醫藥的股權激勵應該在上半年完成,其覆蓋范圍涉及中高層管理人員。
在戰略方面,上海醫藥未來將繼續挖掘現有重點產品市場潛力,加強內部營銷資源整合。同時公司新成立中藥研究所,將通過研發聯動營銷,以加強重點中藥品種的銷售。
藥房托管業務暫未盈利
2013年是上海醫藥新一屆董事會制定新的三年計劃的第一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醫藥工業收入為107.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4%,其中64個重點品種收入63.92億元,同比增長15.71%,占工業銷售比重59.69%。
記者了解到,去年上海醫藥開始進行營銷變革。2013年10月,上海醫藥建立了新的營銷中心,以實現公司對下屬子公司產品營銷整合。目前公司已對64個重點產品(除保健品外)制定了包括“一品一策”在內的年度營銷計劃。
在醫藥分銷業務方面,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80.1億元,同比增長15.42%,毛利率6.05%。并且公司目前正在推進藥房托管業務,財報顯示,公司目前共托管醫院藥房54家。
上海醫藥董事長樓定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藥房托管業務暫時未對公司貢獻利潤,但未來公司仍會積極介入該業務,主要是藥房托管會幫助公司鞏固終端渠道。
“公司啟動藥房托管業務的時間較短,單體不大、總體規模也較小,投入和產出并不對等,從單個醫院來看,目前尚無利潤。”樓定波表示,“但從長遠戰略來看,藥房托管業務有利于鞏固公司醫藥分銷渠道,且通過藥房托管建立醫院院內物流供應鏈管理,相信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會有盈利空間。”
而對目前行業內涌現的投資醫院的潮流,樓定波表示,由于公司的戰略是聚焦醫藥工業和醫藥分銷,因此目前收購意愿沒有真正啟動。“如果有好的機會我們也會考慮,目的主要是鞏固終端。”
研發聯動營銷發展中藥
記者了解到,上海醫藥目前剛成立了新的中藥研究所,主要負責已上市中藥品種的二次開發和新產品開發。
公司負責研發的副總裁劉彥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研究所實際上將上海市中藥研究所提到了集團層面,顯示集團對中藥的重視。
“中藥研究所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按照國家的要求,重點在作用基礎和質量提升,在這方面我們也配合公司的營銷策略,在重點品種方面進行二次開發。”劉彥軍告訴記者,其次,主要是中藥創新品種的研究,公司與院校的合作主要在老年癡呆和抗腫瘤等領域。
上海醫藥總裁左敏表示,公司旗下中藥、中成藥資源非常豐富,“公司希望科研的二次開發帶動市場,未來幾年在中藥的研發和營銷方面相互聯動。”
樓定波表示,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公司已經確定了高管薪酬“基薪+績效薪+任期目標薪”的結構,在此基礎上,公司希望將這一薪酬制度下沉到公司中層。
在昨天上午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左敏曾表示,目前,公司還是按照國家2010版的國資改革制度推行,然而時至今日,多了上海市國資委和中央國資委這兩道審批環節。
其實,上海醫藥早在去年已經開始醞釀新一輪的股權激勵,公司內部人士曾表示原計劃不僅僅涉及管理層,還包括下沉到核心骨干員工及子公司高管。但是由于與國資思路有所差別,該方案暫停,將全力配合本輪國資改革方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