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4-04 08:43:04
人為擠壓利差導致多輸
央行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fā)行債券9708.3億元,同比減少4.7%,而在去年同期,銀行間債券市場發(fā)行量同比增加42.4%。
債市高速擴容的速度放緩,原因固然很多,但最被業(yè)內人士詬病的一點是,去年的債市風暴中提出的“一二級市場利率水平需無限接近”的要求,被承銷商們看作是“人為”的進行了一次利差擠壓,才導致了上述窘境。
“去年,債券市場人為的進行了一次利差的擠壓行為,甚至提出了債券的一級市場定價要無限接近二級市場的水平,這是最不市場化的一個做法,恐怕導致了目前債券市場形成了一個多輸的局面。”鄭新盈坦言。
此前,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楊農也曾坦言,保持合理的價差是債券市場發(fā)展的關鍵,需要讓各方利益參與者都獲得一個均衡點,而這才是解決發(fā)行困難的關鍵。
對此,一些主承銷商近日建議,要探索完善信用債的估值定價機制,建立合理的信用債定價基準,要保持企業(yè)信用債合理的一二級市場利差,恢復信用債的流動性。
鄭新盈稱,中國債市經過了過去幾年的快速發(fā)展,今年債市是一個“換擋”年,雖然今年有不少存量債券到期和增量的持續(xù),對債市造成了一定壓力,但只要有好的產品、制度設計和自律,相信會在高速中換擋,而不是在低速中或停車換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