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8 01:14: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自發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自發北京
受銀監會和保監會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以及保監會《關于規范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兩個文件的影響,銀保市場正悄然進行分化。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銀保同業交流數據顯示,在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方面,參與同業交流的42家人身保險公司中,3月份環比正增長的僅有17家,一半以上的公司是負增長。其中,銀保市場期繳規模新單保費方面,3月份環比負增長的僅8家公司,意味著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在期繳業務方面發力。
過半險企銀保業務3月環比負增長/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銀保市場同業交流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排名前五的保險公司分別是:中國人壽以491億元排名第一,人保壽險以330億元排名第二,華夏人壽以279億元排名第三,新華保險以214億元排名第四,生命人壽以186億元排名第五。
從一季度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的同比增幅來看,中國人壽今年一季度同比增101.4%,人保壽險同比增126.8%,華夏人壽同比增407.4%,新華保險同比增306.9%,生命人壽同比下滑26.3%。
而今年一季度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同比負增長的保險公司也有不少,如合眾人壽同比下滑50.6%、光大永明人壽同比下滑48.8%,瑞泰人壽同比下滑38.4%,中德安聯人壽同比下滑29.1%,中英人壽同比下滑了63%,華泰人壽同比下滑了71.9%,友邦保險同比下滑了42%,民生人壽同比下滑了80.4%。
今年一季度,銀保新單規模保費同比增長比較快的公司較多,如吉祥人壽同比增長了3409.5%,利安人壽同比增長了585.5%,太平洋人壽同比增長了416.3%。
其中,銀行系保險公司的銀保業務依然增長強勁,如建信人壽今年一季度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達92億元,同比增長了407.9%;信誠人壽今年一季度銀保新單規模保費達16億元,同比增長83.3%;農銀人壽同比增長130.6%,交銀康聯人壽同比增長49.2%,工銀安盛人壽同比增長90.5%,招商信諾人壽同比增長了239.1%,中荷人壽同比增長80.7%。
雖然一季度銀保市場整體向好,從3月份環比數據看,參與同業交流的42家人身保險公司,僅有17家保險公司3月環比是正增長,其余25家都是負增長。在銀保新單規模保費中,3月份環比正增長最為明顯的是交銀康聯人壽,環比增長高達111.7%,??等藟郗h比增長109.2%,中德安聯人壽環比增長91.1%,華泰人壽環比增長86.6%。
某險企的徐先生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認為,受銀保新規以及保監會規范高現價產品的影響,保險公司銀保業務在3月份開始轉型,大多數保險公司都采取主動壓縮規模保費,轉型發展期繳業務。不少保險公司在3月份起就開始逐步停售了高現價產品。銀保新規對銀行的影響比較大,而保監會規范高現價產品則主要影響了保險公司的規模保費。
4月險企銀保渠道或開始轉型/
雖然在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方面,大多數保險公司的保費出現了環比負增長,但在銀保市場期繳新單業務方面,大多數保險公司的保費卻是環比正增長。
3月份,銀保市場期繳規模保費環比出現負增長的公司只有9家,其中生命人壽環比下滑了64.5%。大多數保險公司3月份的銀保市場期繳保費是環比正增長,如中國人壽3月份環比增129.8%, 人 保 壽 險 環 比 增110.9%,交銀康聯人壽環比增160.01%,友邦保險環比增長198.8%。銀行系保險公司的增長依然不錯,如工銀安盛環比增51.1%,信誠人壽環比增26.8%,中荷人壽環比增10.5%。
今年一季度,銀保市場期繳新單保費排名第一的中國人壽,其保費達到了24億元;排名第二的是生命人壽,其保費達到了16億元;排名第三的是太平洋人壽,其保費達到了9.6億元;排名第四的是新華保險達到了9.5億元,排名第五的是泰康人壽8.1億元。
雖然大多數險企的銀保期繳業務3月份出現環比正增長,但其一季度的整體情況并不樂觀。一季度銀保市場期繳業務同比正增長的公司并不多,只有9家,其中生命人壽同比增148.3%,中郵人壽同比增68.3%,太平人壽同比增34.7%,工銀安盛同比增30.2%,交銀康聯同比增85.1%。
據了解,保險公司4月份后,其策略出現明顯分化,以中國人壽、人保壽險、新華保險等為代表的多家保險公司將銀保重點轉向期繳業務,而以華夏人壽、前海人壽等險企則繼續以高現價產品為主打。
隨著銀監會和保監會之前聯合下發的 《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4月1日起實施,徐先生坦言,4月份與3月份比起來保費數據可能會下滑比較明顯,目前是轉型期,感覺壓力比較大。
某險企的楊先生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4月份大多數保險公司的銀保渠道都開始轉型做期繳業務。目前,市場上只有少數保險公司還在發展高現價 (躉交)產品。從以往的經驗來看,4月、5月屬于銀保業務 “淡季”,但今年感覺市場行情特別不好,很多保險公司的銀保期繳業務都下滑嚴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