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30 00:48:2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蒙湘林
每經記者 蒙湘林
去年曾自曝財務“瑕疵”的海聯訊(300277,前收盤價11.13元)今日披露了2013年年報和涉及財務數據追溯調整的多則公告。審計機構發表了帶強調事項的無保留審計意見,對內部控制鑒證報告也出具了帶強調事項的無保留鑒證意見。同時,海聯訊在財務報告中對2010年、2011年、2012年的財務數據進行了更正和調整。
此外,就財報調整導致的投資者損失,公司主要股東將擇機啟動賠償工作,并表態將增持公司股票、履行業績承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資本市場中首次由上市公司主要股東主動賠償投資者的案例。
追溯調整財報數據
據審計機構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說明,2013年3月21日,海聯訊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隨后對其涉及的重要前期差錯采用追溯重述法進行了更正,出現差錯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應收賬款準備和項目合同收入均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具體看,海聯訊自2010年上市以來持續三年的財報數據均存在重大差錯。2010年度,調整當年多確認營業收入,調減營業收入及應收賬款375萬元,同時調減營業外收入18.75萬元,由此調減2010年度凈利潤359萬元,同時調減盈余公積35.9萬元。2011年度,同樣是收入確認和應收賬款準備差錯,最終調減2011年營業收入及應收賬款2204萬元、調減凈利潤2078萬元、調減盈余公積207.8萬元、調減2011年初未分配利潤323萬元;而2012年的凈利潤基于前期財報調減的前提下,其當年凈利潤調減340萬元。
由此發現,海聯訊在上市后的三年間通過違規收入確認和不合規的應收賬款準備,共計虛增凈利潤金額合計達到2777萬元,對于一家凈利規模在三四千萬的創業板公司來說,這一虛增幅度著實不小。
審計機構同時表示,本次會計數據的更正調整不影響2013年度的凈利潤,不過海聯訊同時披露的2013年年報和2014年一季報業績出現了明顯的滑坡。2013年,海聯訊實現營收3766.8萬元,相比2012年調整后數據增長19.72%,凈利潤482.8萬元,同比大幅下滑87.24%;今年一季度,海聯訊營收4714.2萬元,同比下滑25.9%,凈利潤虧損1574萬元,同比大幅下滑1694%。
北京一位四大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海聯訊屬于軟件類供應鏈行業,該行業的收入確認和結轉在會計處理有人為操縱的空間。從公司披露的公告看,公司和會計師都未言明差錯的根本原因,但單從這一事件的性質看,其2013年的財報和內控報告被出具強調事項也是情理之中,其上市前的財務數據也可能會被復查。”
股東三項承諾表歉意
去年3月21日,海聯訊被證監會立案核查的消息發布后,公司股價當時出現過一波大幅下跌,去年全年股價都處在橫盤整理期,此次的會計差錯調整自然成為重要原因之一。不少投資者此前呼吁海聯訊公司應當就其失信行為承擔投資者造成的投資損失。對此,海聯訊在今日也發布了一則主要股東的公告說明。
根據該說明,公司主要股東章鋒、孔飆、邢文飚、楊德廣向全體投資者道歉,愿意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給公司適格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主動承擔賠償責任并適時啟動賠償工作。資料顯示,章鋒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也是公司董事長,上述四名股東均在公司前五大股東名單中。這也是資本市場中首次由上市公司主要股東主動賠償投資者的案例。
此外,為消除前期沖抵應收賬款可能給公司帶來的潛在損失,如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應收賬款到2014年12月31日仍然無法足額收回、發生壞賬損失,上述股東將信守承諾,以現金足額補償;同時承諾將在未來12個月內選擇適當時機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增持50萬至300萬股公司股票。
上海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的吳偉駿律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券索賠一般都是采取集體訴訟形式,一方面需要證監會進一步的行政處罰結果;另一方面,投資者要甄別何為‘適格’投資者,才能正式進入法律訴訟通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