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5-05 00:26:13
新股發行一開閘,股市就 “發抖”。去年IPO重啟如是,今年擬上市企業預披露啟動亦如是。
每經編輯 曹中銘
◎曹中銘
新股發行一開閘,股市就 “發抖”。去年IPO重啟如是,今年擬上市企業預披露啟動亦如是。兩次不同類型的IPO開閘,都導致股指持續下挫。在這一切的背后,凸顯出市場本身的疲弱,更是投資者對市場沒有信心的表現。
A股有過輝煌,但更多時候卻在低迷中運行。牛熊交替雖是股市的運行規律,然而“牛”短“熊”長卻不是一個正常市場應有的表現,然而這種不正常表現卻在A股“正常”演繹,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2008年金融危機發源地的美國股市早已走出陰霾,自去年以來道瓊斯指數就開始不斷刷新歷史新高,至今也沒有停歇跡象;歐洲股市曾經深受歐債危機困擾,如今也開始揚眉吐氣。只有不爭氣的A股,至今還在2000點的“山腳下”震蕩,離當年歷史性高點6124點漸行漸遠。
歐美股市的走強定然有其原因,A股連續多年步入熊態也并非沒有“理由”。其實,A股深陷熊市泥潭,主要“熊”在制度建設,“熊”在市場監管,“熊”在投資者保護上,最終導致整個市場的信心走“熊”。而一個投資者失去了信心的市場,是不可能走牛的,也注定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市場。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啟動深入骨髓式的改革,重塑市場信用。唯如此,A股才有出路。
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改革。一是改變股市錯誤定位,嚴格控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A股是為融資者服務的,不僅表現在新股首發上,也同樣表現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上。自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條件修改之后,每年再融資額已大大高于新股首發融資額。每年上市公司巨額再融資行為,從市場中抽走了大量資金,導致市場失血嚴重,進而影響到股市的走強。建議無論上市公司采取何種再融資行為,其連續三年凈資產平均收益率必須達到10%以上,此舉不僅有利于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也會將那些以再融資方式實施圈錢的公司擋在門外。
二是改革現行退市制度,大幅降低退市門檻。上市難退市更難是A股非常突出的特點。20余年來,真正觸發條款退市的上市公司只有50家左右,這與目前2500余家上市公司亦形成了鮮明對比。像造假上市、重大違規行為,以及通過補貼、報表重組等保殼的上市公司,都應該被掃地出門。在退市通道暢通之后,績差股、垃圾股就不會像目前這樣受到追捧,價值投資理念自然而然會在市場中建立起來,而不是通過監管部門的教育。
三是大力規范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行為。每年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多如“牛毛”。在資產重組背后,內幕交易泛濫成災,利益輸送不時隱現。因資產重組常常使股價上演“烏雞變鳳凰”的傳奇,投資者對此亦趨之若鶩,個中先知先覺者賺得盆滿缽滿,后知后覺者則成為埋單方,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因資產重組不設門檻,上市公司利用所謂的資產重組幫助大小非套現的有之,利用資產重組將劣質資產“重組”進上市公司的有之,通過資產重組保牌保殼的更是大有人在。對于實施資產重組的上市公司,規定其連續三年凈資產平均收益不得低于8%。有了這道紅線,資產重組被上市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間的行為無形中會減少,市場資源錯配嚴重與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同樣會減少。
四是要嚴懲市場中的違規行為。對違法失信行為“零”容忍,顯然不能僅僅依靠證監會的嚴懲。其實,在萬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以及光大“烏龍指”違規行為的處罰上,證監會展現了其嚴管重罰的一面,但其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筆者建議在資本市場設立專業的證券法庭,以審理涉及資本市場的相關案件,此舉一方面可規避地方法院的地方保護主義,也有利于投資者的監督與嚴懲違規者。此外,還需要早日推出集團訴訟制度,有了這個 “尚方寶劍”,投資者利益就會有保障。
進一步講,只要監管部門真正進行深入骨髓式的改革,就是對中小投資者最好的保護,投資者對股市就會有信心,像2007年那輪大牛市一樣,A股的春天也會悄然而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