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5-11 19:49:09
每經記者 師燁東 李卓 發自北京
近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以下簡稱中石化)頻頻在天然氣領域有所動作。隨著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地位日漸提升,中石化在相關領域發力,謀求搶占未來市場。
各領域加速布局
中石化最近在管道運輸、頁巖氣及液化天然氣等天然氣領域多方面都有所動作。
4月29日,中石化高層到訪河南,就新粵浙管線工程河南段等一系列重大項目與河南政府進行了戰略性會商,釋放出中石化發力天然氣管網布局的信號。
新粵浙管線是新疆煤制氣外輸的專屬管線,途徑河南省,包括一條干線、五條支線,年輸氣能力為300億立方米。河南省副省長張維寧表示,河南省將全力支持中石化新粵浙輸氣管線和榆林——濟南天然氣管線擴能工程建設,加快中石化南華北(通許)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
同一時間,中石化確認與重慶市燃氣公司、涪陵區政府等共同出資組建中石化重慶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中石化重慶天然氣管道有限責任公司、中石化重慶涪陵頁巖氣銷售有限責任公司,3家公司均已完成內部結構搭建和名稱預核準。中國石化新聞網和涪陵區政府網站消息顯示,4月29日重慶市政府和中石化在重慶大禮堂為上述3家合資公司舉行授牌儀式。
而早在今年3月底,中石化便與重慶市燃氣公司等共同出資組建合資公司并建設涪陵頁巖氣LNG(液化天然氣)工廠。此次中石化成立3家合資公司,試圖形成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管道輸配、消納利用的商用產業鏈。
除了在國內加速布局,中石化在國外也推動相關項目落成。
4月末,《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石化獲悉,傳聞已久的中國石化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就合作達成一致。中石化將參股太平洋西北LNG項目15%權益。
按照參股權益,中石化及其合作伙伴可按股比獲得上游資產、下游液化廠權益,并承購相應LNG權益量180萬噸/年。至此,中石化及其合作伙伴共可獲得LNG資源總量480萬噸/年。這些LNG資源將供應國內,中石化將擴建或新建LNG接收站。這將進一步提高中石化在國內供應天然氣的能力。
謀求天然氣未來市場
通用電氣公司此前在發布的《中國的天然氣時代:能源發展的創新與變革》白皮書中預測,天然氣在中國的需求量預計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達到3900億立方米,較當前水平增加約2500億立方米。中國的天然氣市場到2025年將是當前規模的2.5倍。統計資料也顯示,2014年1~3月,全國消費天然氣4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4%。
雖然前景被看好,但是天然氣版塊此前一直是中石化的弱項。
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石化天然氣探明儲量6.52萬億立方英尺,而中石油為69.32萬億立方英尺,中石化儲量不到后者的10%;產量方面,2013年中石化天然氣產量為0.66萬億立方英尺,而中石油可銷售天然氣產量為2.8萬億立方英尺,約為中石化產量的4倍。
在此背景下,隨著環保政策等因素被認為將推高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市場前景,中石化加大在天然氣領域的布局,不僅謀求追趕其他石化企業,也力圖在天然氣市場上分得更多利益。
在頁巖氣非常規天然氣方面,中石化與中石油起跑線差距不大。因此中石化近兩年保持對頁巖氣的高額投入,并且力圖早日使頁巖氣開發步入商業化階段。而截至3月底,中石化的天然氣分公司已經完成頁巖氣銷售2.29億方。這被認為是頁巖氣商業化的一個利好信號。
從LNG的市場格局看,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投運LNG接收站5座,接收能力合計達1580萬噸/年,其中,中海油占到了61%,中石油占比39%。而中石化目前正在運作的多個LNG項目將使得未來兩年中石化LNG接受能力總計達到1200萬噸,至2016年,中石化LNG接受能力有望占到未來總數的30%。
專家認為,我國環保壓力日益增加的情況下,天然氣是唯一可能穩步增長的一次性能源,未來消費比重將維持在20%以上;而石油和煤炭消費比重均將呈下降趨勢,因此在天然氣項目也將是未來各石化企業投資的重點之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