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00:48:12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山西太原、大同
近3年來,煤炭價格不斷走低,跌幅已達37.6%,這給煤炭企業經營帶來不小困難,部分民營煤企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同時,煤炭市場的持續低迷,也讓“一煤獨大”的山西經濟倍感壓力。今年一季度,山西GDP僅為5.5%,位列全國倒數第三。在此背景下,山西于近期以低碳引領、創新驅動,打造國家煤基科技及產業創新高地,實現由“煤老大”向“煤科老大”的轉變。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室主任倪鵬稱,山西經濟轉型需要持之以恒。
在煤炭市場 “黃金十年”終結時,倚靠能源優勢的山西經濟遭遇滑鐵盧。
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山西GDP增速僅為5.5%(年初定下的全年目標是9%),位列全國倒數第三。而去年同期,山西GDP還保持9.5%的高增長。其中,太原市一季度GDP為527.49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1%,遠遠低于今年同期全國和全省GDP的增長水平。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煤炭價格從2011年10月的最高記錄853元/噸,下跌到目前的532元/噸,跌幅達37.6%。煤炭市場低迷使得山西多家煤企出現經營困難,這也讓“一煤獨大”的山西經濟倍感壓力。
對此,有山西官員分析稱,山西煤炭行業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整個經濟環境不景氣造成的,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形勢影響了山西工業企業的發展。一位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官員預測,今年下半年,山西的煤炭經濟下滑趨勢將會有所減緩。
煤價下跌之痛/
古交,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在煤炭市場“黃金十年”終結時,也漸漸歸于平靜。
公開資料顯示,這個隸屬于山西太原的縣級市,是全國最大的主焦煤生產基地,也是連接省城太原和晉西北現代化工礦城市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
“當地人依靠親戚朋友介紹,可以順利進入煤企工作。”楊建(化名)是土生土長的古交人,他一家5口人中,有4人從事與煤炭有關的工作。他說,以前全家的人均工資大概3000元/月,生活還算富足,但從去年開始月人均工資驟降至1000元,經濟開始出現拮據。
與楊建家情況相似,一些煤企的員工因企業停產處于待業狀態。那些曾經風光的煤企,也被迫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事實上,古交在2008年、2009年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期間,就已經關停取締了23家焦、鐵等污染企業。時任古交市委書記郭建發說,關停取締這些企業直接影響GDP近20億元,“相當于砍掉了古交經濟的 ‘半壁江山’”。
不過,楊建認為,雖然這場關停“運動”讓當地人的收入大幅縮水,但并沒有壞到無法維持生計的地步。真正讓楊建感到揪心的,是今年煤炭市場的持續低迷。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到達古交時發現,這里的民營煤企已所剩無幾。其中的山西古交南海煤焦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南海煤焦),已經陷入停產狀態。偌大的企業一片冷清,留守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底企業還有幾單生意,但今年初至今一單都沒有。
不幸的是,這家企業在今年3月底被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工作領導組列入 “2014年焦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省級目標任務名單”。留守人員說,企業員工已經撤離,不久后這家企業將會被賣掉。
距離不遠處的太原華潤第一焦化廠已經停產,第二焦化廠也處于半生產狀態。當地出租車司機感嘆,以前每天能掙300~400元,如今只有200元的收入。
產業結構之變/
古交經濟“斷崖式”下滑,在山西并不是個案。太原市統計局總統計師馬亞曉對此分析稱,太原當前經濟發展正進入“爬坡過坎、結構轉型”的新階段,這既是全國、全省經濟下行、市場需求不足、化解產能過剩在太原的具體體現,也是主管調控、優化經濟結構所必須承受的轉型陣痛。
煤炭市場的持續低迷,讓“一煤獨大”的山西經濟倍感壓力。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在分析全省煤炭經濟一季度的運行情況時提到,今年煤炭市場價格下跌比預期來得早、來得急、跌得快、跌得深,煤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
實際上,煤炭價格已從2011年10月的最高記錄853元/噸,下跌到目前的532元,跌幅達37.6%。并且,目前山西省煤炭企業噸煤平均利潤只有5.72元,同比減少13.25元,下降69.92%。
南海煤焦有關人員說,煤炭利潤下降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一些民營煤企因不堪重負而倒閉。
事實上,眾多民營煤企正深陷困局。根據媒體報道,在民營煤炭企業最多的山西呂梁,由于煤炭大量積壓,銀行貸款無望,在建礦井停工,民營煤企集體陷入危機,這帶給山西經濟帶來較大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不斷滑坡,總量逐步后移,資源環境的壓力逐步加大。”這樣的困境同樣出現在“煤都”大同。
早在2009年,時任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說,大同以“煤都”聞名,但挖資源、買資源的“悖論”已經顯現。于是,耿彥波建議復建古城,希望可以借助當地云岡石窟、華嚴寺等多處名勝景點,謀劃轉型旅游業,率先建成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示范城市。
實際上,山西省內資源型企業也開始大舉進入旅游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山西省內已有215家資源型企業轉向旅游業,總投資達320億元,山西資源型企業已經成為旅游業的投資主體。資源型企業投資旅游業,不乏一些大項目。在這些項目中,超過5億元的就有14個,超過10億元的有9個。
山西省旅游局局長馮建平認為,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旅游業的成功實踐證明,用開采地下資源積累的資金開發地上旅游資源,符合山西實際。
一位山西省發改委官員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資源型企業轉型投資旅游業,是一種很好的轉型方式,可以使山西旅游業擺脫長期投入不足的困境。而從今年一季度統計數據看,山西全省旅游收入達到388.6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不乏資源型企業的貢獻。
經濟轉型之惑/
不過,也有不少人表示擔憂,相比以往的能源產業,旅游業畢竟收益較小,難以支撐山西經濟快速發展。一位山西當地人認為,山西不缺乏旅游資源,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山西以能源經濟為主導,忽視了對旅游業的投入,導致山西旅游資源沒能得到良好開發。“煤炭開采出來即能賣錢,而旅游業則需要前期的硬件投入和品牌宣傳,收益周期較長。”
一名山西省財政系統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不能簡單地將資源產業轉向旅游業。他認為,對于山西經濟來說,最可行的轉型方向是以煤炭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比如,煤變油,煤變氣”。不過他說,畢竟轉型成本不是一筆小數目,因此山西經濟轉型是一個需要歷時十年,甚至20年的系統工程。
面對這些挑戰,山西于近期啟動實施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和《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計劃》,決心以低碳引領、創新驅動,打造國家煤基科技及產業創新高地,把科技創新作為煤炭產業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的根本路徑,實現由“煤老大”向“煤科老大”的轉變。
與此同時,山西省相關部門及一些專家建議,將山西列為國家低碳試點省、低碳技術創新省,太原市列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給予低碳發展方面的全方位政策優惠;支持山西設立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促進相關技術和成果在山西落地。
此外,一名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官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山西煤炭經濟轉型除了產品轉型、產業轉型外,還可以嘗試資本運作。比如,將過去煤炭“黃金十年”積累的大量資金,投入金融、保險、期貨市場,尋求收益。不過,目前國家在此方面還沒有相關政策。
大同市市長李俊明去年表示,希望借助在大同舉辦的“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從而帶動大同資源節約友好型社會建設。
不過,分析人士稱,目前煤炭行業陷入低谷,而光伏產業的境遇也并不樂觀,在這樣的形勢下,大同市轉型的陣痛要更加劇烈。因為“從一個行情不好的行業轉向另一個行情不好的行業,這肯定是很不容易的。”
盡管轉型阻力重重,但山西省市各部門正在努力改變以往高污染、高耗能的經濟發展方式。以太原為例,太原市委宣傳部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太原市政府計劃讓市屬的東山煤礦慢慢萎縮,并在其原址上改建成森林公園。
“東山煤礦效益一直不好,產出的煤質量也不好,但是太原市政府千方百計扶持它,為的就是能保證當地就業。”太原市委宣傳部人員說,今后太原市政府將會對東山煤礦慢慢放手,待煤礦職工陸續退休后,這個目前市屬最大的煤礦也將就此消失。
“轉型不容易。”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室主任倪鵬飛對記者說,山西經濟轉型需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像以往一樣,煤價高時顧不上轉型,煤價跌時才想起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