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5-13 15:26:07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楊可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試圖通過出口提振經濟增長的計劃,看上去正岌岌可危,在截至今年3月的2013財年,日本實現經常項目盈余7899億日元(約合77.6億美元),創出自1985年有記錄以來新低。
上調消費稅反“砸腳”
日本財務省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3財年實現經常項目盈余7899億日元(約合77.6億美元),遠低于2012財年4.2萬億日元的經常項目盈余規模。
所謂經常項目,是指本國與外國進行經濟交易而經常發生的項目,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項目。對于日本這樣的外向型經濟體,這一數據的價值非常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資料發現,日本2013財年按非季調的經常項目盈余為3.3萬億日元,連續3個月放緩,創歷史最低水平,自1985年以來的平均盈余值為12.9萬億日元,換句話說,目前水平只是歷史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這就為安倍晉三冒險的貨幣政策提出了一個挑戰,即通過日元貶值提振出口,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的路線似乎不太行得通。彭博匯編的資料顯示,日本3月出口同比下滑2.5%,創2013年7月以來最差成績;日本去年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長2.6%,仍低于2012年二季度時的增速3.2%。
有意思的是,通過本幣主動貶值拉動出口,進而提升經常項目盈余,是央行“教科書”般的政策調整,但這招在日本并不起效。而原因很可能還要歸咎于安倍的新政策:由于日本國內消費稅率從4月開始上調3個百分點,導致消費者在3月紛紛搶購各種商品以“囤貨”,最終結果是3月進口額大增,經常項盈余收窄。
根據日本官方數據,3月經常項盈余為1164億日元(約合11.4億美元),低于接受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估中值3477億日元,有分析師認為,如果日本持續出現經常項目逆差,可能會使其更加依賴海外資金以維持其在全球各國中的債務負擔。
“日本公司目前的投資比較低,它們往往偏向于投資國債等證券”,匯豐銀行駐香港經濟學家Devalier表示,“長期的挑戰是這些公司能否通過海外并購來提升回報率。”
Devalier舉了一個例子,去年孫正義掌舵的軟銀以220億美元收購日本知名電信運營商SPRINT,就是以企業的角色改善經常項目盈余。
提升出口是關鍵
稍微熟悉外匯市場的投資者都清楚,一旦經常項目盈余快速惡化,最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是本幣大幅貶值,而這對日本也不例外。
彭博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全球最主要的20種貨幣中有14個對日元貶值,其中貶值幅度最多的包括阿根廷比索(-21%)、俄羅斯盧布(-9.4%)和智利比索(-8.3%),僅巴西雷亞爾、印度盧比、澳大利亞元、新西蘭元、印度盧比和土耳其里拉對日元升值。
另外,美元對日元今年迄今貶值3.15%,而在去年,美元對日元累計升值21%,這意味著,日元今年以來的強勢,更令經常盈余收窄雪上加霜,而一旦投資者意識到經常項盈余將長期疲軟甚至出現年度逆差,那么拋售日元將是最佳選擇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場人士認為日本央行再度放寬政策的引爆點或是出口,而非消費稅上調。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經濟分析師新家義貴稱,要想實現日本央行希望的亮麗前景,本季出口必須大幅回升,以抵消上調消費稅后內需呈現的疲態,否則經濟衰退并非沒可能,到那時日本央行可能會于7月左右再次行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