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7 00:20: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子建 賈麗娟 實習記者 袁東
每經記者 曾子建 賈麗娟 實習記者 袁東
滬港通業務4月10日獲證監會批準至今已有1個半月。那么,當初表態“6個月內推出”的計劃,現今進展如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5月23日獨家獲悉,上證所已向券商會員單位發出 《關于啟動港股通業務相關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券商按照自愿原則,在5月30日之前提交港股通正式申請,并在后續做好技術開發等四項工作。
而在相關通知發出的同時,港股通推出的大致安排也首次出爐。港交所方面對記者表示,5~8月將接受券商申請,9月進行市場演習。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滬港通最快將在今年10月份正式推出。另外,只有少數在香港地區有分公司的內地券商,兩邊都可參與。
上證所:申報券商9月底前完成準備/
5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上證所向所有券商會員單位發出了《通知》,要求券商按照“自愿原則”決定是否參與港股通業務,并于5月30日前向上證所提交正式申請。
今日已是5月27日,換言之,有意參與滬港通業務的券商應在本周五前提交申請。
根據《通知》的安排,申請參加滬港通業務的券商需從四個方面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制定港股通業務方案和實施計劃;進行港股通業務的技術開發等工作;做好港股通業務的投資者教育和適當性管理工作;做好人力資源籌備工作,成立港股通業務專門工作小組,指派公司分管領導擔任小組負責人,小組成員中應當包括業務、清算、技術、投資者教育等相關業務的專職人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根據該通知,港股通推出時間表也相應出爐。其中,5月30日為申請港股通業務的截止日;隨后兩個月為券商前期準備工作時間,7月底前完成業務和技術準備工作,達到測試要求;到9月底之前,申報券商完成各項準備工作,達到可開展港股通業務的要求。因此,業內人士預計,港股通最快將在今年10月份正式推出。這也從時間上合乎管理層4月10日有關滬港通在6個月內推出的表態。
少數券商可“兩地通吃”/
昨日,興業證券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公司本身就有香港子公司,滬港通實施后,更能體現優勢。公司研究力量較強,后續也將進一步拓展研究面。至于技術改造也要與交易所同步,等到交易所方面的基礎平臺確定,公司再進一步跟進。
太平洋證券相關人士表示,港股通這個業務目前還在征求意見中,不過“我們正在積極參與,可能要等到10月份左右才能開展這項業務。”西部證券也表示,公司已提交申請,準備工作已經開始。
而北方某券商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現在上證所的征求意見稿還在征集反饋意見,這個月相關細則應該就會確定下來。我們成立了專項小組,最終還是要按照上證所的細則來逐步推進。”
至于技術上的改造,上述券商內部人士連聲感嘆:“挺復雜的,與傳統業務不太一樣。首先是屬地原則:內地投資者想投資港股,行為監管屬于上證所,但交易機制屬于聯交所,其次如T+0、股票信息的發布等也和A股有區別。”
該人士同時表示,對內地券商而言,參與滬港通可為高凈值客戶提供全球性的資源配置機會。不過,一般而言,內地券商只能開通港股通,香港地區券商只能開通滬股通。“只有少數券商,在香港有分公司的,兩邊都可以參與,例如海通、國泰君安、中信這些(券商)。”
安信:無法帶來增量資金入市/
記者注意到,也并非所有券商都對滬港通寄予了較高期望。
一家地方性證券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我們是小券商,那個(滬港通)只有綜合型券商才能參與。”而另一家地方性證券公司業務部門人士則直言對滬港通“不了解”。
國元證券(香港)研究部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小券商沒有參與滬港通,跟券商客戶結構有關。比如規模較小的券商,客戶主要專注于創業板,那么他們就沒有動力去參與滬港通。此外,做滬港通需要一些必要的投資,如果券商規模比較小,應該也不會參與滬港通。
不過,該分析師同時表示,“據我了解,A股券商大都準備在這個滬港通上做一些動作。因為兩地互通的機會越來越多,A股的券商都在拓展盈利來源。”
另外,記者注意到,安信證券分析師吳照銀、趙揚和諸海濱早在4月14日即發布研報直言:滬港通對A股影響有限。安信認為,首先,滬港通在雙方市場都不能帶來增量資金入市,因而并不能驅動市場持續上行,短期炒作過后,市場將重歸原有通道;其次,由于兩地投資者股票風格喜好有差別,滬港通實施后將導致不同風格股票走勢略有變化,目前內地投資者更傾向小市值成長股,香港地區投資者更傾向于低估值藍籌股,滬港通實施后,將在兩地降低兩類股票估值落差,一些A、H價差股也有減小落差的趨勢,但作用非常有限。
那么,安信證券為何認為“滬港通在雙方市場都不能帶來增量資金入市”呢?記者注意到,在4月11日證監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明確表示:滬港通與QFII、QDII、RQFII有較大不同,其中之一是跨境資金管理方式不同,“滬港通對資金實施閉合路徑管理,賣出證券獲得的資金必須沿原路徑返回,不能留存在當地市場”,QFII等買賣證券的資金可以留存在當地市場。
記者注意到,香港本地券商對滬港通的態度也不盡一致。第一上海證券首席分析師葉尚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準備滬港通業務,港交所已經舉辦了一系列研討會,很多券商都在踴躍參加。
葉尚志認為,滬港通使得香港地區投資者多了一個投資渠道,因為在滬港通開通前,香港投資者投資內地股市確實不容易。但他同時表示,“參與滬港通,是多參與了一個市場,那么一定會增加相應的成本,包括交易系統、研究范圍等。而且在初期,短期的收益可能有限。”
另一位香港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相對而言,滬港通其實對內地券商吸引力更大,因為內地資金一直想出去;對于香港地區券商來說,多了一項業務,也沒有理由不參與。
對于該業務在10月份能否啟動,上述國元證券分析師認為,“滬港通在程序上應該沒有什么障礙。”
港交所9月進行市場演習/
內地的時間表已經基本明晰,那么,港交所方面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記者昨日(5月26日)午間向港交所發出郵件咨詢此事,港交所發言人在一個半小時后便發來回復,不僅透露了大概的時間安排,還詳細說明了參與滬港通的券商需要做的準備。
發言人稱,港交所正為滬港通計劃進行各項準備工作,目前還沒有確切時間表可以公布。但她透露了大致安排:“5~8月舉行多輪券商簡介會并接受券商遞交的參與意向申請表,9月進行參與者(即券商)市場演習。”
港交所發言人表示,在滬港通的參與資格上,所有對滬港通計劃有興趣的券商都可以遞交參與意向申請表,但必須是符合有關資格及準備要求的券商才能向投資者提供滬股通交易服務。屆時,符合資格的券商名單將會刊登在港交所網站上。
發言人稱,對香港地區券商而言,要參與滬港通計劃需在以下四方面做好準備:一是確認就人民幣證券交易已做好準備;二是做好內部準備,包括與聯交所子公司簽協議、審視風險管理措施、就滬股交易進行員工培訓、發出客戶檔的程式(例如:成交合約)、就滬股交易更改客戶協定、通知客戶有關買賣及交收滬股的政策/程式/措施;三是系統測試及準備,包括安裝滬港通交易網關及確保有關系統做好準備(例如:滬股6位數股份代碼,不可回轉交易等)、成功完成端到端測試及市場演習;四是結算處理能力的準備,要求券商本身為直接結算參與者,或已委任全面結算參與者代為處理滬股通證券的結算及交收事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