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7 00:21:0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關于長江經濟帶建設,海關方面有什么動作?昨日有了答案。
5月26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介紹,在建設長江經濟帶中,海關總署將進一步完善長江流域大通關體制。同時,積極推動沿長江省市多式聯運發展。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海關總署正在抓緊開展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點,取得經驗后盡快向長江經濟帶等地區推廣實施。下一步,海關將重點支持在長江流域符合條件、發展潛力大的地區設立口岸,為長江經濟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供更好的口岸條件。同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監管創新的制度成果也將在長江經濟帶復制推廣。
推動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改革
張廣志稱,目前海關總署已經建立長三角區域、上海與中部六省、川渝滬等區域通關合作機制,下一步將整合提升,按照市場和物流規律,推動長江經濟帶11省市海關更大范圍、更多領域的區域通關改革,努力實現沿長江不同關區之間一體化作業。
中國社科院資深經濟專家徐奉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海關總署一系列支持長江經濟帶的舉措,目的是拉動長江經濟帶的進出口貿易,由進出口貿易帶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張廣志還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中歐鐵路沿線國家海關間的互助合作,降低貨運通關成本;在海關國際合作中宣傳推介中歐鐵路貨運班列項目,為企業提供沿線國家最新的海關監管政策等信息。繼續支持云南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建設,重點提高云南口岸建設和開放水平;支持中緬油氣管道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在中歐海關“安全智能貿易航線”合作項目中,發揮上海、重慶兩個試點港口的作用,密切長江沿線港口的對歐聯系。
張廣志說,近年來,海關利用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優勢,大力支持長江流域內陸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支持重慶成功走出一條 “整機+配套”、“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內陸型加工貿易發展模式。下一步,海關將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統籌推動長江經濟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推動類型整合、政策整合和管理整合,優化產業結構、市場結構和功能結構,幫助區內企業統籌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高端制造、物流和維修等發展的基礎上,向研發、銷售、結算等拓展,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上海創新海關監管服務模式
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海關監管有別于一般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實行“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模式,這是它與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區別,海關方面將不再采用批次監管的模式,而采用集中、分類和電子化監管模式,并且主要是對人的監管。
在前幾天的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海關總署相關人士說,在海關通關便利化方面,上海“單一窗口”平臺將于今年6月正式上線測試,屆時,參與國際貿易和運輸的各方,可以通過平臺提交標準化信息和單證,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進出口貿易通關如果都按照上海的標準,那么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貿易量增長。”徐奉賢說,從目前來看,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最直接的效果是將帶動上海海關進出口貿易量增長。“長江經濟帶總體貿易量要出現增長,將取決于這11個省市經濟發展的差別狀況。”
“中西部地區的貨物進出口,絕大多數要通過上海海關。”徐奉賢說。
據貿易統計數據,通過上海海關的長三角地區貿易量占全國貿易總額的42%~46%;西部地區貿易量占全國的6%~7%,中部地區占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