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3 00:25:09
“滬蓉動車開通了,以后大家多走動。”7月1人,上海財經大學應屆畢業生小麗(化名)在朋友圈發了一則消息,畢業后的她已經回到成都工作。當日,成都開往上海的動車順利通車,標志著滬漢蓉高鐵全線通車,而小麗只不過是眾多受益者之一。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滬蓉動車開通了,以后大家多走動。”7月1人,上海財經大學應屆畢業生小麗(化名)在朋友圈發了一則消息,畢業后的她已經回到成都工作。當日,成都開往上海的動車順利通車,標志著滬漢蓉高鐵全線通車,而小麗只不過是眾多受益者之一。
“滬漢蓉高鐵開通是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劉成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通打通后,沿長江經濟帶各地方利益在某些方面可能會重新洗牌。
“在此情況下,各地更應該發展特色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增強協調。”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對記者表示。
動車大通道初現
滬漢蓉高鐵開通,打通了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經絡”。這也成為響應李克強總理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一環。
6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并通過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目前,建設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性,已在沿長江11省市達成共識。重慶、湖南、湖北等中西部省市已展開工作規劃,為實現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積極部署。
而如今,立體交通在動車通道方面就實現了 “首發”。“滬蓉動車開通是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劉成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也稱,“近年來,我國動車網絡已見雛形,滬漢蓉動車全線開通,可以說是為我國增加了一條貫穿東西方向的高級交通大動脈。”這標志著橫跨長江經濟帶的動車大通道開始形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后長江沿線在鐵路方面,除了滬漢蓉高鐵外,還有多條分段沿江高鐵正在建設中,未來經濟帶可實現多種運輸方式和路線相結合。
資源重構
劉成玉同時指出,交通作為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一旦打通,沿長江經濟帶各地方利益在某些方面可能會重新洗牌。”
實際上,早從去年9月開始,沿江各省就已經在如何搶抓長江經濟帶戰略機會方面征詢專家意見。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上海、重慶、湖北、云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正在加緊編制上報涉及本地的經濟開發戰略,為國家出臺長江經濟帶規劃提供參考,搶食政策紅利。
此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宣曉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這種跨區域規劃中,地方政府發揮的作用很關鍵,而隨著經濟發展各省競爭越來越大,為地方利益爭取政策紅利也不難理解。
“地方之間競爭主要存在于稅收、政績考核、招商引資等方面。”劉成玉解釋道,“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地方利益而大面積招商,造成土地、資源污染和浪費,引發惡性競爭。”
宣曉偉也表示,這類區域發展規劃如果不在制度安排上有切實措施,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忽視實干,盲目尋求紅利。“在此情況下,各地更應該發展特色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增強協調。”張建平對記者表示。劉成玉亦指出,對地方來說,動車打通將會帶動高質量經濟增長,帶動資源重新整合,形成地方資源優勢互補。
(實習生黃麗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