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7-14 09:34:11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記者 郭夢儀 發自北京
剛剛擺脫原料奶緊張困擾不久,國內生鮮乳的產量卻又出現了供過于求的苗頭。根據農業部對國內10個主產區的監測,今年1月受產量下降、消費增加等諸多因素影響,全國生鮮乳價格持續了2012年9月以來的上漲趨勢,出現18個月的連續上漲;但是從今年2月的第三周開始,生鮮乳平均價格出現了2012年5月以來的首次下降,并持續下降至6月最后一周的4.06元/公斤,與年內最高點相比降幅達4.9%。
去年下半年,原料奶緊張一度困擾著國內乳企。去年10月,內蒙古、黑龍江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月平均價格3.81元/公斤,環比上漲3.0%,同比上漲15.1%。
受此影響,蒙牛、伊利等乳品巨頭不得不上調液態奶價格,并減少了產量。蒙牛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由于當時國內近期奶源供應較為緊張,部分地區存在產品缺貨的現象,到今年年初才有所緩解。
在今年上半年,國內的原奶價格卻在飛快下降。奶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其對原奶的觀察來看,國內生鮮乳價格在今年1月小幅度上漲后,自2月以來進入了下降通道。“今年5月第四周生鮮乳的價格還是4.13元/公斤,過了一個月又掉了。”
對于原奶價格下滑的原因,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一方面,經歷了2013年下半年生鮮乳價格的持續上漲,國內養殖戶對奶牛的養殖熱情增加,無論是養殖戶或者乳制品企業均增加了奶牛養殖數量,尤其是如今也進入了國內奶牛的豐產期,對原奶供應數量增加有較大幫助;其二,國際市場中原奶價格也呈現出下降趨勢,也從數量和價格方面對國內市場造成影響。
在原奶價格下降的同時,原本就比國內奶源價格低的進口原粉價格也在大幅度下滑中。
根據恒天然此前提供的資料,全球乳制品交易平臺的價格自今年2月達到峰值之后,價格指數下降了超過22%,全脂奶粉價格下降了22%,脫脂奶粉價格下降了23%。
簡愛華透露,企業主要是為了贏得經濟利益,國外進口原料粉價格較低,因此企業會采用更多的進口原料粉,因此也就縮小了對國內生鮮乳的需求,進而會對國內原奶價格產生影響。
除了進口原粉擠壓國內原奶的生存空間以外,液態奶銷量的下滑也使得國內原奶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
多位國內乳制品公司相關企業人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液態奶行業增長正在放緩,而受到進口液態奶在國內的強勢鋪貨以及經濟環境下行的影響,上半年國內企業的液態奶的銷量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緩。上述企業人士擔心,進口奶再次是低價進入中國,會使得原奶價格繼續下行。“如果價格再繼續下滑,殺牛的現象會愈演愈烈,到下半年,供應緊張的現象又會重蹈覆轍了”,上述人士表示。
對于解決原料供應緊張的問題,陳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除了夯實國內奶源基礎、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以外,國內最好能對原奶進行收儲、建立原奶調節資金,抵抗國際市場對國內原奶價格的沖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