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7 00:51:3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雅玨
每經記者 周雅玨
在轉向財富管理的路上,信托公司正在謀求更多“武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獨家獲悉,包括興業信托、中融信托在內的多家信托公司正在積極申請QDII牌照,目前已將相關資料上報至銀監會。
一家開展QDII業務的老牌信托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QDII雖然不是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但對于信托公司向財富管理轉型,為客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配置、理財服務卻是不可或缺的。”
外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信托行業只有包括上海信托、中信信托、中誠信托、平安信托在內的8家公司具有QDII業務資格。
多家信托已上報申請材料
記者近日獲悉,包括興業信托、中融信托在內的多家信托公司正在積極申請受托境外理財業務QDII牌照,目前已將相關資料上報至監管部門。
興業信托某內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QDII業務相關牌照的申請主要是由研究部門牽頭負責,申報材料已經上交完成,至于具體的進展情況并不是很清楚。”
中融信托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申報相關材料,公司有打算開展相關的業務。”
信托受托境外理財(QDII)業務是指境內機構或居民個人將合法所有的資金委托給信托公司設立信托,信托公司以自己的名義按照信托文件約定的方式在境外進行規定的金融產品投資和資產管理的經營活動。
外管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信托行業只有上海信托、中信信托、中誠信托、平安信托等8家公司有QDII業務資格,獲批總額度為56億美元。
一位信托行業研究員向記者表示:“QDII作為國內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和實現資金合理配置的重要工具,信托公司積極申請相關業務資格,目的是為高凈值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服務,同時也將推動信托公司向財富管理公司轉型。”
QDII多投向特定市場或產品
近年來,國內客戶對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不斷高漲,掀起了一波海外投資潮。
由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首份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行業QDII業務余額為82.06億元,同比增長11.28%。
對此,中融研究創新研究部發布研報表示,海外投資之所以能吸引國內投資機構的關注,最大原因是其目前及未來所表現出的價值增長趨勢。美國經濟創下了自2011年年底以來的最好狀態,GDP增速高達4.1%,失業率也降低至7%以下,使得美國房地產業快速復蘇,衡量全美最大20個城市房價的標準普爾CS指數已經連續13個月增長,新屋銷售和新開工私人住宅面積同比增速也保持在20%的較高水平。相比國外的資產升值前景,國內資產的價值卻正處在一個高位狀態,其中累積的風險正讓各類投資者趨于謹慎。
前述老牌信托公司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QDII雖然不是信托公司的主營業務,但對于信托公司向財富管理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理財服務卻是不可或缺的。信托公司擁有QDII業務資格,可為超高凈值客戶提供配置海外資產的選擇,更好地分散投資風險。”
不過,記者發現,無論是上海信托推出第一只QDII產品 “上海信托鉑金系列信托計劃”,還是中誠信托推出的 “誠信海外配置系列信托產品”,均是投向香港證券市場,H股IPO投資占比較高,品種較為單一。
對此,上述信托行業研究員表示:“QDII業務主要還是專戶理財,為高凈值客戶或者機構提供定制級的投資服務,投向特定的海外金融市場,甚至是特定的產品,主動管理的產品較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