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0 00:40:4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在目前金融機構走向“大資管時代”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已漸漸不再是專利產品,而成為“能者皆可以做”的事情。經過在金融市場中的長期競爭和歷練,券商的生存和適應能力顯著提升,如今進軍公募的勢頭漸猛,也讓公募們開始感到“內憂外患”。其中,券商在資源上的協同優勢,例如券商的投行、經紀業務,加上投行和營業網點的資源和渠道優勢等,都是公募不可比擬的。
本周,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證資管,系東方證券全資子公司)發的第三只公募產品提前結束募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產品第一天就大賣4.5億,有望達到產品的上限20億。相比之下,近期公募產品發行能上20億的極少,東方紅睿豐的提前結束募集公告,似乎是券商向公募領域發起的一紙挑戰書。
東方紅睿豐首募火爆
9月5日,東方證券發布公告稱,東方紅睿豐混合從8月25日開始募集,原定于9月23日結束募集,現在決定將于9月12日提前結束募集。公告還稱,如果在9月12日當日該基金的募集規模超過募集目標規模20億元,當日認購份額將按末日比例配售原則確認,并自9月23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針對提前結束募集的情況,東方證券市場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稱,由于市場情況比較好,該產品發售的第一天就募集到了4.5億元,目前具體的數據還不知道,但截至目前募集到的額度肯定遠遠超過了10億元。
“其實此前,公司募集的私募產品都是提前結束募集的,我們一直都很注意控制規模?!鄙鲜鰱|方證券市場部人士對該募集結果顯然并不感到驚訝。
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東方紅睿豐混合最后的數據還沒有出來,剩下的募集時間也只有四天左右,但是根據此前良好的募集效果,東方紅睿豐混合最終達到20億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相比之下,公募產品的發行市場有些相形見絀。
近一個月來,共有80多只公募產品成立,其中規模在20億以上的偏股型產品只有南方天元、長城久鑫保本混合和博時裕隆混合等幾只;10億以上的有國金通用鑫安保本、招商行業精選股票、匯添富移動互聯股票、嘉實醫療保健和寶盈科技30混合等,而且規模大多是在15億以下。其他產品更多是幾億規模,比如東方新興成長混合,發行份額只有2.75億份。
東證資管發力公募/
事實上,這已經是東方證券發行的第三只公募產品了,并且三只都是混合型。此外,東證資管還通過普通程序上報了一只發起式產品——東方紅睿元三年定期開放靈活配置混合型發起式。
根據《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從去年6月1日起,證券公司可以向證監會申請開展基金管理業務。新《基金法》中也規定,包括證券、保險、私募等金融機構在核準后都可以擔任公募基金管理人,打破了基金管理公司對公募產品的壟斷。
3個月后,東證資管的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申請獲得了許可。2013年12月30日,東方紅新動力混合基金開始發行,這是第一只由券商擔任管理人的公募基金產品。今年1月28日,該產品宣告成立,首募規模為11.449億份。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產品的規模還有9.91億份。在整個報告期,該基金處于建倉期,所以凈值沒有多大變化。
第二只產品是東方紅產業升級混合,該產品成立于今年6月6日,首募規模為2.87億元。
從產品設計上看,第三只產品東方紅睿豐混合基金有三年封閉期,且封閉期內股票資產在基金資產中的占比為0~100%,有利于基金經理著眼于中長期價值投資機會,追求絕對收益。此外,產品設計還兼顧封閉期內投資人的流動性需求,該基金封閉期內,投資人雖不能進行申購贖回操作,但可在基金上市交易后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轉讓基金份額。
記者發現,第三只產品和前兩只產品的區別就是有無三年封閉期,實質上和公募產品并無多大區別,就是普通的混合型產品,并且三只產品的基金經理都為楊達治。
某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方證券在資管行業一直都走得很靠前,一開始就把資管業務作為重點,投資實力和業績也非常優秀的。尤其是和公募相比,券商在渠道方面還是有一些優勢的?!?/p>
四家券商獲公募資格/
一般而言,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都是從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開始發,東證資管卻一口氣連發三只權益類產品。已經獲得資格的券商,布局公募產品步伐屢屢加快,倚仗自己的各種資源,把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甩在后面。
據了解,目前新基金公司的新產品發行可謂舉步維艱。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基金公司規模在10億以下的有十多家,其中大多數都是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比如2012年初成立的華宸未來,規模只有1.18億;去年年底成立的永贏基金,二季度末的規模只有1.46億。
而券商方面,繼東方證券之后,華融證券、山西證券相繼獲得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資格,最近浙商證券成為第四家具有公募業務資格的券商。目前中銀國際證券還處于審核中,8月渤海證券也申請了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資格。
目前,華融證券首只基金——華融現金增利貨幣市場基金正在公開發行。另據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向杰對外宣稱,年底華融證券將有一只混合型的產品問世。不過,截至目前,山西證券和浙商證券在新產品發行方面暫未有舉動。記者獲悉,浙商證券已開始籌備第一只產品,隨后將進行申報。
不過,整體來看目前券商公募業務申請進展緩慢。比如某券商人士就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早在去年6月就成立了基金管理部,團隊設置等方面的申請材料早已上報,但一直未被受理?!?/p>
據了解,業內多家券商都已成立了資產管理子公司,但受制于相關規定,尚未能順利申請資格。
券商大集合產品受限/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面上共有263只非限定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其中運作滿三年的產品有140只,其中大集合產品111只,小集合產品29只。
目前,券商還需要考慮仍在存續期的大集合產品的處置問題。事實上,目前存續中的大集合產品仍能正常運行,但是產品到期后不可續期,一些設置了期限的比如5年期的就面臨著清盤的命運。
針對集合理財產品的存續問題,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明確,投資者超過200人的大集合可轉為公募基金。然而,前提是券商必須具備公募資格。
實際上,去年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已取消了同業經營限制,允許控股基金公司的券商申請公募基金資格;并且將“一參一控”政策僅適用于參股基金公司的股東,不再向上追溯至實際控制人。但對于券商而言,目前仍有很多條款未放行。
事實上,從去年6月開始,監管層不允許券商再發大集合理財產品。
大集合停發了,意味著只能發小集合理財產品。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發行不斷在縮水,比如,7月份券商集合理財共計發行新產品85只,發行份額為94.45億份,平均發行份額為1.1億份。
在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方面的受限,導致券商不得不找新的途徑來解決產品規模問題。
截至今年6月30日,發行公募基金產品的基金公司已有84家,公募基金產品的最新規模已達3.548萬億元。然而,大集合停發已超過一年,目前獲得公募基金資格的券商卻屈指可數。
事實上,在公募產品的這扇門打開時,券商、私募都是未來公募最大的競爭對手,
“公募的優勢在于投研能力和大量的專業人才,但券商的渠道要比公募強?!比A南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泰證券分析師王樂樂也曾在媒體上表示,一方面,券商資管規模遠不及基金;另一方面,基金的投資團隊整體上要強于券商。
雖然東證資管獲得公募資格后連連發力,但基金經理楊達治“一拖三”,可見人才仍是限制券商公募業務最大的瓶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