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0 00:41:06
目前,對于持有美股賬戶的投資者來說,一般國外承銷機構要求資產達到100萬美元,才能參與到新股認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幾乎沒有任何意外,阿里巴巴IPO(首次公開募股)的首場路演以火爆開場,因投資者眾多,要排隊半小時才能乘上電梯。按照公開定價區間,此次融資額最高可達243億美元,有望成為美股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北京時間9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IPO的路演正式在紐約揭開序幕。800多名機構投資者涌入曼哈頓的華爾道夫酒店,他們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等進行近距離溝通。
據外媒報道,盛況趕上兩年前的Facebook路演。馬云在路演現場做了簡短演講,回憶自己15年前到美國融資200萬美元未成功的舊事。“這次我來紐約多要一點錢。”他還主動提及2010年的支付寶事件,并稱做出決定艱難,但時間能證明決定是正確的。
一名對沖基金內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參與路演的機構熱情比較高,現場認購情況應該也達到了阿里巴巴的預期。“路演本身中規中矩,沒有太多新的內容。但是我們還是對其未來長期的商業規劃和戰略進行了進一步了解,與之前的變化不大。”與機構相比,美國的散戶投資者則更趨于感性。“參加的人太多了,很多進不去的散戶在會場外逢人就問賣不賣股票。
有投行分析人士表示,其比較看好阿里巴巴的前景以及中國電商行業的發展,而非單一看短期財務表現。不過,“中國大媽”難直接參與此次投資盛宴。
仍專注于中國業務/
上述火爆場面僅僅是這場盛宴的開端。在接下來的十天,阿里巴巴路演還將陸續在全球展開,包括波士頓、丹佛、洛杉磯、舊金山等城市。此后阿里巴巴還將前往新加坡、倫敦和香港等城市。
據記者了解,阿里巴巴的其他高管也在會議上回答了投資者提出的問題。在回答有關國際業務擴張問題時,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公司仍主要專注于中國業務,中國網絡用戶僅占總人口的一半,且僅有一半用戶進行網購。這一策略基本跟當前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戰略一致。
最新財報顯示,阿里巴巴營業收入主要由中國零售業務、國際零售業務、B2B(企業對企業的商務活動)業務、阿里云及互聯網基礎信息業務,以及其他業務收入構成。
其中,中國零售業務主要包括淘寶、天貓及聚劃算三部分,分別作為C2C(個人與個人間的商務活動)、B2C(企業對消費者商務活動)及團購三項業務的運營平臺,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連續三個財年占比逐年上升,2014財年營收為428億元,占總營收的81.6%。
與京東、當當、亞馬遜、eBay等電商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同,目前阿里巴巴在中國零售方面的營收除少部分來自天貓交易傭金、旺鋪、增值服務等外,主要來源于廣告推廣營收。其廣告營收在2014財年達到297億元,占中國本土零售營收規模的69.4%,占總營收的56.6%。
阿里巴巴平臺積聚的幾乎全部是小微企業,眾多第三方服務產業已成為生態鏈上的一環。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有62萬家網站通過阿里巴巴組織的廣告營銷聯盟為賣家提供廣告展示服務,這些網站按照賣出的商品價值或廣告點擊量收費。“去年這些廣告直接帶來的交易額超過600億元,中小網站獲得的分成達到47億元。”
彭博高級研究分析師普利文·梅農(PraveenMenon)認為,阿里巴巴其實是一個真正的廣告公司,其營運利潤率大大高于eBay和亞馬遜。“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生意模式,但在中國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
易觀國際分析師唐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認為,從盈利本身來說,阿里巴巴更準確的定義是一家依托電商服務積聚龐大用戶和流量基礎,并以廣告營銷作為變現手段的互聯網公司。
“中國大媽”無法直接參與投資/
盡管阿里巴巴還將持續多場路演后才能登陸紐交所,但是關于其股票最終定價以及未來的成長空間早已在業內引發激烈探討。
前述對沖基金人士坦言,如果能以70美元/股以下的價格購入,則存在一定的上漲空間。“開盤就破100美元的話,建議還是持幣觀望,越是市場狂熱的階段越需要冷靜。”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名業內人士預計,阿里巴巴開盤首日極大可能高于目前的IPO定價,即60~68美元/股的區間。
不過,對于類似“中國大媽”的散戶投資者來說,尚無法直接參與到這一事件中。目前,對于持有美股賬戶的投資者來說,一般國外承銷機構要求資產達到100萬美元,才能參與到新股認購。國內的招商證券、廣發香港券商起步資金門檻略低,但是獲得熱門股權認購的可能性較小。
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認為,國內資本市場跟美國市場并未完全開放,對中國投資者來說的確是一大遺憾。“不過,國際資本市場未來會逐漸走向融合和開放,對國內投資者也就不會形成更多的障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