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01:15:05
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的話來說,版權創新可以理解為如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個觀點得到了國際版權論壇創始人、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李蘅的贊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江然 實習記者 丁舟洋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實習記者 丁舟洋發自成都
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的話來說,版權創新可以理解為如何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個觀點得到了國際版權論壇創始人、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李蘅的贊同。
本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亮點之一就是,極力促進從業者相互間合作,著力針對版權與金融創新、版權與科技創新等當前版權熱點進行深層次交流對話和研究探討,為中國版權產業的發展解決“項目難找、資金難尋”的老大難問題。
如何讓“版權創造財富”?李蘅在昨日(9月15日)開幕的國際版權論壇給出了自己的觀點——“版權產業健康發展,版權和金融的嫁接是最關鍵的。”
先行者已獲近百億授信
目前中國版權產業成果轉化尚在路上,一些觀點甚至認為還沒有真正起步。
李蘅表示,“各個行業都很重視,成果間的相互轉換、借助交易平臺的轉化雖然沒有十分完善、完全,但都在嘗試。”在她看來,雖然中國版權取得長足的進步,但“版權登記制度并未完善到人盡皆知的狀態,數字內容的版權保護依然有很多課題要做。”
推動版權成果轉化為真金白銀,李蘅認為需三方面共同努力,“版權產業健康發展,首先需要全社會努力;其次是推動相關制度完善;第三,從企業到行業,應該有先行者突破和嘗試。”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版權與金融的結合。“版權與金融嫁接是關鍵,這是一種主動的態勢,僅談保護就會被動。”
據李蘅介紹,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通過4年努力,對版權與金融的結合積累了一定經驗,并于去年推出了“版貸通”金融服務項目。
“版權與金融相結合,簡言之就是兩個環節。”李蘅告訴記者,“首先是對版權進行價值評估,在央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商業銀行融資產品成熟且如期實施的前提下,幫助中小企業、小微文創企業、輕資產企業,用版權或成果做融資。”
自去年該金融服務運行以來,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已經成功獲得11家銀行共計近百億元的授信。
李蘅告訴記者,“版貸通”運行時,會在版權資產的處置上提出相應手段,比如回購、擔保。對于很好的項目還可以發行信托、基金。她表示,“目的在于把風控手段發揮到最大,把風險降到最低。”
版權經紀人制度大有空間
昨日的論壇上,受到格外關注一個話題即為“版權經濟人制度”,多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提到這一創新。
在李蘅看來,對于中國版權產業,版權經紀人制度具備嘗試的領域和空間。“中國版權經紀人制度尚不完善,在發達國家這項制度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什么我國版權經濟人制度遲遲無法規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專業人才的缺失。“持證上崗、有專業知識和經驗,并能給客戶相應專業服務的人才,國內目前是缺失的。”李蘅直言。
據她透露,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目前正在嘗試做這方面工作,加大對版權經紀人和版權產業從業者進行專業培訓。“借鑒發達國家的精華部分,整合資源,中國版權經紀人制度大有空間。”
在李蘅看來,“業內普遍的問題是沒有腳踏實地,對業內的人才培養應該做詳細、循序漸進的規劃。”
此外,李蘅強調了整合資源能力以及秩序建立的緊迫性。“在行業已有經驗教訓的時候,摸著石頭過河這一說法已不太正確,行業太需要秩序建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