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4 01:04: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對沖基金在國外非常受寵,而且發展迅猛,為投資人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如今,隨著A股市場做空機制的不斷健全,國內的公募、私募和券商等投機機構爭相進入量化對沖領域,掀起一輪對沖產品發行熱潮。
根據目前的情況,公募基金中在這一領域的先行者嘉實基金從去年底就已經發行了量化對沖產品,從具體操作策略和結果來看,該產品選擇的是中性策略,運作九個月,年化收益率停留在銀行一年定存的水平上。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私募量化對沖做得好的業績超過10%,甚至20%以上都有。
“總體來看,國內目前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量化對沖產品?!蹦车谌綑C構人士表示,“策略非常單一,然而,空間甚大,未來量化對沖的體量有望達到萬億?!?/p>
基金熱衷量化對沖產品
基金近期在量化對沖產品上的熱情高漲。日前,華寶興業量化對沖策略混合募集到6.07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以絕對收益為目的的公募基金產品,已經成立的有嘉實絕對收益策略定期混合,嘉實對沖套利定期混合和工銀絕對收益混合發起A。
另外,多只公募對沖產品也正在積極籌備中。海富通阿爾法對沖混合發起式和匯添富絕對收益策略定期開放混合發起式都已經審批通過,南方基金絕對收益策略混合發起式、新華絕對收益靈活配置混合發起式和泰達宏利絕對收益策略定期開放混合發起式均處于審批中。
據了解,嘉實絕對收益策略定期混合成立于2013年12月6日,截至二季度末規模為26.33億元,相比成立之初的規模有所增加。另外,該產品9月22日的單位凈值為1.031元。記者粗略估算,該產品年化收益率略高于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稅后收益率。
“這樣的投資結果,雖說跑贏了一年定存,但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畢竟有限。很難贏得投資人的持續關注?!敝行沤ㄍ兜囊晃谎芯繂T表示。
事實上,量化對沖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還是渴望獲得絕對收益。華南某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實收益低也是正常的,現在市場需要的是百花齊放的投資環境,每個人的喜好不同,量化對沖只是多了一種投資選擇而已。其實私募在這塊做得比較好,部分產品取得了10%以上的收益?!?/p>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對沖基金策略,包括股票策略、相對價值、事件驅動、宏觀策略、組合策略、管理期貨、債券策略和復合策略等,比如采取相對價值策略的陶利資產,旗下的陶利量化1號今年以來的收益率超過了25%,另外還有天馬資產,朱雀資產在對沖基金方面做得比較前沿。
其實,不光是公募產品,大多數的私募在做量化對沖時,也主要是選擇中性策略。該策略在一些股票上做多,而在另一些股票上做空,從而對沖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以獲取絕對收益。
華南某基金公司專戶部人士表示,公司的量化對沖產品采取比較保守的嚴格遵循量化模型的策略,年化收益率在10%~11%。有專戶人士也表示,有一些做得好的對沖量化產品收益率還會高很多。
“在政策的鼓勵下,基金公司積極地上報量化對沖的產品,大多數投資者也有了參與的機會,但是基金公司做產品仍然需要一個過程,人員的配備仍然需要時間,業績可能會不理想,由于參與的散戶居多,也會造成基金產品在操作上的一些難度,這類產品到底能為基民帶來多大的收益,還需要繼續觀察。”某第三方機構人士表示。
各機構“搶食”對沖盛宴/
在2010年以前,A股市場缺乏做空機制,投資者只能被動放棄對絕對收益的追求。
自2010年4月國內正式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后,對沖基金即在國內資本市場獲得了生存的土壤。隨后,基金、券商和私募基金等國內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紛紛試水對沖投資的操作。
2010年9月,國投瑞銀在 “一對多”專戶產品中加進股指期貨投資,拉開了基金產品介入股指期貨市場的序幕,基金中的對沖基金由此亮相。
此后,國內排名前五的公募公司也先后與發賣渠道進行了溝通,其中易方達基金獲批發行了國內基金業的首只“一對多”對沖產品。
券商方面,第一創業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也分別推出了相關產品,其中國泰君安的“君享量化”集合理財產品甚至被業內冠以“中國本土首只對沖基金”的稱號。
私募行業卻因為政策未出的緣故,未能馬上參與到股指期貨的盛宴中去。在此情況下,深圳和上海已經有不少私募機構繞道“合資制”做對沖基金。2011年7月,銀監會發布《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業務指引》,意味著陽光私募借道信托參與股指期貨正式放行,不過其中很明確地把陽光私募參與股指期貨的倉位限制在20%以下。
2012年1月,國內第一只陽光私募對沖基金——華寶·海集方1期股指期貨套利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完成募集。這也意味著陽光私募正式邁入對沖投資階段。
去年以來,隨著新基金法及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公募也開始嘗試將股指期貨、融券等工具引入到公募基金操作中,運用對沖手段實現絕對收益,來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比如嘉實基金就率先發行了嘉實絕對收益策略定期混合。據了解,市場中性、固定收益套利等多類對沖基金已經在部分券商、私募產品中得到運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量化對沖開始被引入到公募基金之中。
做空工具仍缺乏/
談到量化對沖,深圳某私募對記者表示,目前處于經濟調整的時期,權重股沒有趨勢性的機會,而結構性的行情很多,比如軍工,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是權重股里的,所以股票(軍工多頭)能帶來正收益,指數(空頭)也有正貢獻,對產品的業績幫助非常大。
但是,目前市場上,不管是私募還是公募,大多還是采用的股票策略,做空形式還比較單一。
“目前交易所能做空的就只有滬深300股指期貨指數,所以當市場沒有指數行情的時候,做空機制就派上用場了。”上述私募對記者表示,“未來中金所可能會放開,上證50,中證500也會列入做空機制之列”。
對于國內對沖基金的市場空間,好買財富董事長楊文斌表示,目前,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3000多家機構里,有1000家是專注于二級市場、偏對沖的,管理基金規模約3000億元左右,整個規模依然有很大的拓展性。
最新數據顯示,信托行業的規模在12.5萬億元左右。他表示,隨著整個信托市場的變化,房地產和政信產品局部泡沫的破裂,這12.5萬億元如果有20%的資金流出,將至少是2.5萬億元的體量。而對于追求8%~10%收益回報的投資人來說,對沖基金產品的收益率和風險定位和信托產品較為接近,因此會有較強的群眾基礎。
楊文斌認為,目前,我國公募基金總體管理規模是5萬億元,如果以全球對沖基金占比公募基金規模的數據來看,即20%的比例,國內對沖基金行業至少會發展到1萬億元的規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