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6 00:52:06
每經編輯 黃麗 每經記者 馬玥 發自成都
黃麗 每經記者 馬玥 發自成都
自今年5月底獲軟銀中國注資千萬美元后,易貸網正在進行結構調整,為未來的上市做準備。
2014年8月底,注資億元的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易貸網P2P理財平臺將從成都移師上海。
易貸網P2P理財平臺于2014年1月正式上線。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德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易貸網有著多年的線下業務和網站服務經驗,目前,易貸網金融服務包括線上貸款服務平臺、線下貸款服務機構、P2P理財平臺三個方面。
蔣德清稱,“易貸網理財平臺上的單子一般在幾萬元~100萬元,我們要求強抵押,且要求是足值、可處置、能變現的抵押物。”
相較大單而言,小單利潤微薄,對此,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媒介公關經理曹穎認為,“P2P前景在未來,不少P2P公司急于盈利,但現在還不是闊步前進、‘喊打喊殺’的時候。”
實現金融借貸產業鏈閉環/
一直以來,易貸網線下貸款服務以西部為主要陣地。隨著易貸網線上業務遍布全國,今年8月28日,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了掛牌儀式,此舉成為易貸網走出西部入駐上海的重要一步。
蔣德清稱,“目前,易貸網線上服務平臺有車易貸、房貸,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業務。”
軟銀中國資本執行董事周曄此前曾公開表示,之所以為易貸網注資,一方面看重了互聯網金融行業在中國的爆發性發展,相信這個行業里一定會出現百億級甚至是千億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另一方面則看重了易貸網線上和線下結合的能力和完整的金融借貸產業鏈閉環服務能力。
“按照軟銀的意思,易貸網要按照上市的規范進行結構調整。所以,上海公司先成立,將整個P2P業務裝進去。易貸網P2P業務力爭在3~4年內達到年交易額300億元以上,完成上市。”據蔣德清透露,未來,易貸網還將成立易貸網金融服務集團,定位是整個金融服務,而不僅僅是P2P業務。
易貸網方面稱,平臺在今年1月正式上線后,在9月中旬總投資量已經超過10億元。
據蔣德清介紹,易貸網的線下業務已經開展了七八年,而后做易貸網貸款平臺網站也有5年多時間,在發展線上P2P理財業務上,易貸網擁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P2P網貸平臺有上千家,但P2P網貸卻遠非一門簡單的生意。蔣德清透露,這一行業有很高的隱性門檻,風控、互聯網技術都是關鍵。
據悉,易貸網理財平臺上線,在購買主域名、保護性域名和商標注冊上就花費兩三百萬元,每年推廣費用投入超過2000萬元。數年來,在網站貸款平臺、eDaiCRM系統上的投入過千萬元,在防火墻、殺毒、災備等方面的投入也早已超過百萬元。易貸網線下業務公司規模較大,幾年來的廣告投入超過億元。
“小單+強抵押”控風險/
易貸網CEO任海華曾經表示,在易貸網服務的對象中,中小微企業居多,大約占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除此之外是個人貸款,主要以消費型貸款服務為主,占到一小部分。
“我們做P2P,是普惠金融,不求做大,只求做穩。”蔣德清也如是稱。
蔣德清介紹稱,易貸網線下貸款服務絕大部分與銀行合作,易貸網認為,銀行存在利率優勢,這是一般信貸公司無法與其競爭的。所以易貸網選擇 “小單”,“盡量去服務小微企業,不跟銀行搶生意。我們要做一些銀行不屑于做、市場又有更大需求的業務。”
易貸網選擇“小單”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小單出現大面積違約概率較小。易貸網上的P2P單子,是風控能夠到達的地方,是由風控部門挑出來的單子。
蔣德清表示,對于P2P平臺而言,風險控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易貸網的風控人員,很多是從銀行、小貸公司走出來的專業人才,目前有風控的城市有四川、北京,重慶還在了解市場情況中。”
易貸網的風控基本都是線下審核,包括審核抵押物、借款人、經營狀況、資產負債情況等,其中最關鍵的是抵押物,易貸網要求,抵押物必須是足值、可處置、能變現的。
任海華此前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易貸網在做P2P業務時,至少有三道防火墻來控制借貸風險,首先,對大量借款信息進行層層篩選,包括還款意愿、還款能力評估等,其次,安排線下近100人的風控團隊來審核,同時選取容易變現的、且具有足額房產或汽車的強抵押貸款業務推薦給理財人。
值得注意的是,易貸網是國內首家“去擔保”的信貸公司。任海華此前曾公開表示,“由第三方擔保公司擔保的P2P平臺,一旦擔保公司出現流動性風險跑路,會牽連到平臺。易貸網宣布取消擔保,因為公司做的是強抵押產品,取消擔保后,投資人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注冊投資率不降反升。”
對于易貸網的盈利空間,蔣德清稱,短期是虧損的,但還是有盈利空間。目前,易貸網50%的成本用來推廣,一旦廣告費用降下來,還是會盈利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